
來源:覃漢研究筆記
過去一周(2024年12月2日-2024年12月6日,下同),二級市場機構行為主要線索如下:
交易盤:
1、基金大量買入20-30年國債、1-10Y各期限政金債、7-10Y商金二永債和各期限普信債,這反映在理財自建估值法影響和非銀同業存款利率調降落地背景下,基金情緒繼續修復,一方面迅速提升久期以期獲得超額收益,另一方面繼續參與長久期二永債的情況;
2、其他非銀產品戶大量買入20-30Y國債、7-10Y政金債、10Y以上地方債、各期限商金二永債和普信債,除基金以外的非銀產品戶買債情緒也較高,與基金不同的是,由于負債端相對穩定,因此參與超長地方債的意愿相對更強;
3、券商自營主要買入20-30Y地方債等。
配置盤:
1、保險繼續大量買入10Y以上超長地方債,少量參與7-10Y政金債;
2、理財大量買入存單等;
3、農商行過去一周主要作為非銀產品戶的交易對手方,賣出長債,但是短端對存單的買入情緒較強,過去一周二級市場凈買入存單874億;
4、國有大行過去一周凈買入大量長端和短端國債,3Y以內國債買入規模269億,3-10Y國債買入規模216億。
(1)中長期債基久期:12月6日過去10日滾動平均中長期債基和中長期利率債基久期中位數為3.58年和4.66年。
(2)機構杠桿水平:過去一周債市杠桿率為108.39%,環比小幅抬升。
(3)關鍵利差:12月6日,10Y國開-10Y國債期限利差為7.64BP,環比小幅下降;1Y國開-R001利差為4.34BP,環比繼續下降。
風險提示
模型和假設不精確,導致對中長期債基久期以及債市杠桿率等指標走勢誤判;
貨幣政策超預期變動,導致債券收益率超預期上行或下行;
二級市場成交數據不能完全反映機構持倉水平,導致對機構持債趨勢誤判。
(來源金融界)編輯:金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