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編輯李婷
11月19日上午,寧德時代動力鋰電池鐵路運輸啟動儀式在貴陽和宜賓同時舉行,滿載寧德時代產品的列車駛往上海。業內人士告訴《證券日報》,寧德時代首次實現動力鋰電池鐵路運輸,也意味著中國動力鋰電池鐵路運輸實現了“零突破”。
黃河科技學院客座教授張翔告訴《證券日報》,隨著電力鋰電池正式開啟“鐵路運輸時代”,物流成本進一步降低。預計電力鋰電池鐵路運輸模式也將進一步推廣,以幫助提高中國新能源汽車行業的全球影響力。
寧德時代動力鋰電池鐵路運輸的啟動,標志著我國在進一步開放動力鋰電池運輸關鍵堵塞點、確保新能源汽車和動力鋰電池產業鏈供應鏈安全穩定方面取得了重大新突破。
事實上,隨著動力電池產銷量的增加,其運輸規模也日益擴大,據估計,2023年動力鋰電池運輸量約為945萬噸。隨著運輸量的快速增長,安全、高效、快速的動力鋰電池運輸服務保障成為當前面臨的巨大挑戰。目前國內市場動力電池運輸主要依靠公路運輸,出口市場以海運為主。但航空運輸規模很小,鐵路運輸仍處于試點探索階段。
張翔告訴編輯,電力鋰電池鐵路運輸主要受安全因素影響,但隨著國內電力電池技術的進步,安全性能的提高,在產業鏈成本下降的趨勢下,寧德時代電力電池實現鐵路運輸“啟動”,預計將逐步開啟電力電池鐵路運輸時代。
據業內人士介紹,寧德時代動力鋰電池產品已成功入選中國國家鐵路集團首批試點企業,主要是因為公司通過科技創新不斷提高產品的綜合性能,包括安全性,以滿足鐵路運輸要求的條件。
據報道,寧德時代從材料、結構、電池管理等方面建立了一套有效的電池安全體系,確保了寧德時代電力鋰電池產品鐵路運輸的高安全性。
業內人士認為,隨著電力鋰電池“鐵路運輸時代”的正式開放,貴陽和宜賓有望吸引更多的配套產業鏈企業,促進區域產業一體化,建設完整的產業生態。
張翔表示,隨著動力鋰電池鐵路運輸模式的進一步推廣,預計動力鋰電池將通過中歐列車實現大規模、穩定的出口。然而,鐵路運輸模式必將對整個動力電池行業提出更高的要求,并率先獲得“火車票”、實現大規模鐵路運輸的企業有望獲得降低成本的優勢,從而贏得市場。
編輯:金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