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輯《證券時報》 劉敬元
國壽養老作為國內首家管理養老規模超過2萬億元的機構,在做好“養老金融”大文章的要求下,最新確定了轉型升級的方向。
近日,國壽養老黨委書記、董事長王軍輝表示,要堅持以普惠金融為方向的發展道路,促進養老金三大支柱業務的協調發展。
擴大養老第二、三支柱
在最近舉辦的高質量養老金融發展論壇上,王俊輝分享了他對高質量養老金融發展的思考,包括包容性養老金、長期養老金和數字養老金。
“養老金融的邏輯基礎是社會保障體系,這是涉及面最廣的包容性體系安排。”王軍輝認為,在養老金第一支柱建設的基礎上,只有堅持包容性金融的發展道路,擴大第二支柱的覆蓋范圍,加強第三支柱產品的供應,促進第三支柱的協調發展,我們才能共同拓展養老金融蛋糕,讓“養老”的幸福更加豐富。
在三支柱產品供應方面,他表示,個人養老金制度的全面實施給了養老金金融機構加快發展的空間。供應方應豐富產品貨架的整個生命周期,重點關注新產業、新形式從業人員和靈活就業群體,尚未參與第一、第二支柱群體,從整個生命周期的角度增加產品和服務模式創新,推出各種養老金融產品,滿足不同的風險偏好和收入目標,適合不同的群體。
王俊輝認為,要加強養老金一、二、三支柱的協調發展。充分考慮我國養老金融市場發展潛力巨大、人民需求多樣的特點,充分發揮第一支柱覆蓋面廣、第二支柱保障高、第三支柱靈活方便的優勢,加強頂層設計,促進多支柱養老保險體系的協調發展。
王俊輝說:“只有當兩三支柱成長時,多層次、多支柱的養老保險體系才能真正實現底線和包容性的功能,幫助各行業和收入階層的人民實現‘養老’。”。
長期養老金的多維發展
王俊輝表示,專業機構必須堅持長期主義,充分發揮養老金管理機構的專業作用,實現長期保值增值,更好地服務實體經濟,幫助“老有所安”。
“長期支付可以增厚和積累,長期投資可以鞏固波動,長期風險控制可以使資金安全,長期服務可以讓客戶放心。”他從多個維度解釋了長期養老金的效果。
王俊輝說,從國際經驗來看,養老金是一種典型的長期基金,也是一種真正的耐心基金。充分發揮養老金優勢,成為中國資本市場的穩定器和壓艙石,不僅是提高養老金長期收入的內在要求,也是支持實體經濟服務的使命。
在談到長期投資時,他表示,首先要鼓勵養老金差異化投資,根據持有人的年齡和風險偏好采取不同的資產配置策略。對于處于積累期早期和中期的人來說,他們可以通過長期和跨周期的配置來提高股權投資的比例,提高養老金的回報率。其次,要落實養老金管理人長期評估評估機制,真正發揮管理人的專業能力,讓客戶從“因短期收益而投資”轉變為“因信任而投資”,通過理性選擇投資策略帶來長期投資積累。
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和進步,傳統金融業的產品供應模式和客戶服務模式正在發生變化。王軍輝提到,我們應該發展數字養老金,幫助“依靠老年人”。他認為,專業養老金融機構應積極開展數字智能頂層設計,打造行業開放共贏的數字智能創新模式,推動數字智能商業模式轉型,共同規劃數字智能養老金的新未來。
三大主線決定轉型升級
在上述論壇上,王軍輝還感嘆“養老行業現在看不到高峰”。五年前,作為嘉賓,他目睹了國壽養老金規模超過1萬億元;現在,作為參與者,他致力于養老金融業,見證了國壽養老金管理規模達到2萬億元。
國壽養老是中國人壽集團旗下的專業養老金融機構,今年11月管理規模超過2萬億元。根據公司提交的養老三支柱業務最新成績單,第一支柱為600多億元基本養老保險基金提供投資管理服務;第二支柱方面,企業年金和職業年金管理規模居行業第一,企業年金管理規模超過1.2萬億元,法人受托市場份額約30%、擔任29個職業年金總體規劃區的主要受托人;在第三支柱方面,先后發行了10種商業養老產品,股票業務規模和有效賬戶數量均領先于行業。
根據對行業形勢的判斷,國壽養老明確了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目標,錨定了“資產管理+銷售+服務”三位一體的2.0版養老金融公司,促進轉型升級,實現多層次、多支柱養老保險體系建設三支柱業務的協調發展。在轉型升級過程中,國壽養老將關注三條主線:一是促進商業模式升級,從兩支柱到三支柱建設,從機構客戶到個人客戶,提供“養老金融+養老服務”;二是推進組織運營重塑;三是提升投資管理能力、銷售服務能力、金融技術能力、合規風險控制能力四大核心能力。
編輯:金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