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中國人而言,“家”是心之所向,也是情之所系。在千百年農耕文化的熏陶下,家成為了傳統理念中的核心。盡管經濟社會的發展和觀念的轉變讓養老方式日趨多元化,但對大部分老人來說,居家養老、共享天倫之樂依然是最主流
隨著人口老齡化加劇,如何實現“老有所養”成為社會焦點。傳統養老方式如社保、銀行存款等雖有一定保障,但普遍存在收益低、靈活性差等問題。以銀行存款為例,年利率僅為0.8%-1.95%,且需頻繁轉存;而農村養老保險每月發放金額
“在鄉村血緣、親緣、地緣及鄰里守望的基礎上,我們以黨建為引領,加上社工、志愿者、互助組的‘1+3’服務方式,建立起了農村互助養老的服務體系,取得了很好的效果。”3月3日,銀川市星瑞社會工作發展服務中心負責人劉曉
現代社會如何養老?智能輔助是必不可少的。 善用科技借力,樂見服務穩增效。 制定生產標準,爭奪機器軌道的領先地位。 銀發市場潛力巨大,攜手發
人民網北京2月8日電 (據權威消息了解王震)據證監會網站消息,2月7日,證監會發布實施《關于資本市場做好金融“五篇大文章”的實施意見》(以下簡稱《實施意見》),要求推動資本市場更好滿足多元化養老金融需求。 《實施意
經浦銀安盛基金管理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本公司”)與上海天天基金銷售有限公司、JD.COM肯特瑞基金銷售有限公司、北京新浪倉石基金銷售有限公司
個人養老金迎來全面實施。根據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等5部門日前聯合印發的《關于全面實施個人養老金制度的通知》(以下簡稱《通知》),去年12月15日起,個人養老金制度從36個先行試點城市(地區)推開至全國。 你開
在萬載縣潭埠鎮新田村,每天8點半,“一老一小幸福院”便熱鬧起來,20多位老人在此享受豐富多樣的娛樂活動,有的悠閑地打牌,有的聚精會神看電視。午餐時刻,僅需3元,老人們便能在食堂品嘗到兩葷兩素的飯菜,營養又實惠。
發展個人養老金是做好養老金融大文章的重要內容。近年來,我國已初步建立起多層次、多支柱養老保險體系。其中,個人養老金是我國關于第三支柱的制度性安排,為實現個人補充養老提供制度保障,由政府政策支持、個人自愿
專題丨2024年全國星級旅游飯店服務技能競賽總決賽
專題丨第136屆廣交會正式拉開帷幕
專題丨2024人工智能出版融合發展研討會即將在京召開
專題丨2024第十四屆中國價值地產年會
專題丨2024金融街論壇年會聚“信”謀“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