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德斌
自12月15日起,個人養老金制度已從36個試點城市(地區)推向全國。政策實施后,引起了社會的廣泛關注。主要銀行還推出了各種優惠賬戶開戶活動,個人養老金賬戶開戶數量顯著增加。與此同時,一些網民報告說,在他們不知道的情況下,他們莫名其妙地“開戶”。一些網民表達了他們的擔憂,比如未經授權是否可以打開它?開戶后不經營是否會有資金損失?“開戶”后如何取消賬戶?
個人養老金屬于補充養老金的范疇,而不是強制性政策。人們是否開立賬戶和支付費用,都遵循個人自愿的原則,并可以獨立決定在哪家銀行開立賬戶,并選擇相應的投資計劃。根據政策,個人自愿在特定賬戶存款,每年不超過1.2萬元;在享受稅收優惠的同時,也可以通過購買相關的金融產品獲得收入。但是,如果客戶在“開戶”后錯誤存款,則無法取出,這可能會影響正常生活。
銀行未經客戶授權為其開立個人養老金賬戶的,屬于非法經營行為,侵犯了客戶的知情權和獨立選擇權。顯然,網民遇到了“開戶”的情況,違反了自愿獨立的原則。銀行應立即糾正錯誤,并根據客戶的意愿和流程為其提供方便的服務,如銷售賬戶和轉賬存款。
對于銀行來說,目前儲蓄業務處于股票競爭狀態,個人養老金賬戶屬于新業務,可以帶來一定的客戶和存款增量,隨著個人養老金業務的全面推廣,相應的資本、投資規模將繼續增長,銀行未來也可能獲得穩定的資本賬戶管理費用。
此外,由于個人養老金賬戶的開立具有“獨特性”,這意味著哪家銀行開立了大量賬戶,因此它具有更大的競爭優勢。因此,在利益的驅動下,銀行將努力爭取這個“蛋糕”,并盡可能多地開戶。不久前,一些媒體曝光,一些銀行向員工發布開戶任務,員工必須采取各種法律或非法手段,不僅在客戶沒有預約的情況下,秘密開戶,有些人花錢找商家代理,或與用人單位合作為員工集體開戶。
無論采取哪種手段,都需要在儲戶充分了解和同意的情況下操作,否則屬于違法行為,不僅公開侵犯客戶權益,造成個人信息泄露、資金錯誤存款等風險,而且埋葬業務糾紛,降低客戶對銀行的信任。監管機構應迅速采取行動,加強對個人養老金賬戶業務的監督,敦促銀行合規辦理開戶業務,制定嚴格的處罰措施,絕不容忍非法“搶劫”銀行。
個人養老金制度是一件新事物。作為國家積極倡導的補充養老保險制度的重要組成部分,應在各方的照顧和標準化經營下健康成長,為人們的養老生活增加保障。然而,目前,許多人還不明白,仍處于觀望和猶豫的階段。如果銀行急于取得成功,就會適得其反。因此,有關部門和金融機構不應急于取得成功,應采取穩步推進的戰略,加強宣傳,向公眾介紹個人養老金的好處,普及賬戶經營知識,尊重公眾的自愿選擇,然后在個人養老金制度的發展過程中,逐步消除公眾的擔憂、自愿賬戶、存款投資。
本專欄文章僅代表作者的個人觀點。
編輯:金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