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輯《證券時報》 謝忠翔
今年以來,許多金融公司表示,他們將加強股權投資,促進中長期基金進入市場。該行業對股票市場的后續表現更加樂觀。越來越多的金融公司也通過連接特定的市場指數來增加股票資產的配置。
《證券時報》編輯注意到,近期一批與被動指數掛鉤的銀行金融產品進入募集或待售階段,指數投資金融產品數量顯著增加。許多金融公司認為,指數股權金融產品是促進金融資金進入市場的最佳切入點。
1 銀行理財指數化趨勢逐漸上升
近年來,被動指數投資策略逐漸成為資產管理行業的熱門選擇。2024年第三季度,投資被動指數的公開發行基金產品首次超過主動股權基金。銀行金融管理也是一個重要的資產管理類別,與被動指數相關的產品數量也顯著增加。
《證券時報》編輯根據中國金融網絡數據不完全統計,發現以“指數”為關鍵詞的銀行金融公司產品,在銷售期、募集期和存續期92個,包括未募集40%以上,發行機構包括中國銀行金融、民生金融、招商銀行金融等。換句話說,相當多的產品可能會在不久的將來銷售。
一般標準認為,所謂指數金融產品是指由金融公司發行的金融產品,其投資資產主要是跟蹤指數標的成分資產。具體而言,指數類型分為股票、債券、商品、外匯、多資產等指數,指數特征包括市場價值、行業、主要成分股等。
根據對近期待售期金融產品信息的具體分析,固定收益增強型和混合型產品所占比例較高,部分股權產品也包括在內。同時,一些產品名稱還包括“A50指數”、“A500指數”、“A1000指數”等類似詞語。梳理當前存在的相關產品說明書,可以看出,資產配置通常以固定收益資產為主,股權資產部分采用被動指數投資策略,與特定指數掛鉤。
值得一提的是,也有一些金融產品與特定的行業或主題指數掛鉤。例如,中國金融的一些產品與人工智能計算能力、風力發電等行業指數掛鉤。此外,重慶農村商業金融產品與“成渝雙城市經濟圈綜合發展指數”掛鉤,中國銀行金融產品與“中國優勢企業指數”掛鉤。
2 指數化有利于金融資金進入市場
自今年年初以來,許多部委發布了促進金融管理等中長期資金進入市場的相關計劃。一些銀行金融公司還表示,他們將加強股權投資,并加強指數投資的布局。
關于指數投資,華夏金融董事長袁志宏今年年初公開表示,指數股權金融產品是促進金融資金進入市場的最佳切入點。他認為,與積極權益、混合、“固定收益+”產品相比,指數股權金融產品高度透明的特點使投資者更容易接受其凈值性能跟隨目標指數波動,是相對收益產品的特點,與其他權利產品可以解決信息不對稱的問題,有利于打破金融產品的傳統理念。
浙江銀行財務管理公司最近也表示,公司的股權投資主要分為三種策略,包括指數策略。公司將主要探索和發展多資產戰略指數業務,形成自己的品牌。
此前,招商銀行金融首席產品官鄭福祥表示,該公司還鼓勵探索和發展被動ETF的相關產品線。他認為,與公開發行基金相比,銀行金融管理有許多適合人們配置的指數和復合指數。
中信建設投資證券金融行業首席分析師馬鵬鵬認為,指數產品逐漸成為股票市場的主要力量,基于指數股票金融產品投資策略清晰透明、布局靈活、分散好、管理成本低,金融公司開發相關產品具有投資范圍廣、風險分散高、收入機會多、戰略也可以發揮自身的成本優勢。
3 進一步提高投資研究能力
業內研究人員認為,目前專注于固定收益投資領域的銀行金融管理相對缺乏股票市場的投資和研究經驗。指數金融產品的布局需要投入大量的資源進行分析和產品開發,這也對銀行金融管理的投資和研究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袁志宏認為,指數股權金融產品主要可分為三類:一是獨立開發場外指數股權金融產品;二是嫁接公開發行ETF開發聯合指數金融產品;三是指數股權金融產品交易所上市交易(ETP)。金融公司可以根據自己的資源稟賦,如業務戰略、專業能力、渠道客戶、財務狀況等,選擇不同的方式開發指數股權金融產品。
以華夏金融為例,公司發布了“天宮”系列指數產品,包括:一是直接復制市場上現有受眾廣泛、認可度高的寬基礎指數,如上海50、中國證券交易所1000等;二是獨立編制新型儲能、人工智能計算能力、水力發電指數等具有清晰投資邏輯和鮮明時代特色的品種。目前,在公司的“天宮”指數產品矩陣中,有12種股票指數產品,近30種產品需要發行。
馬鵬鵬認為,我們可以借鑒國內外指數投資的經驗,在指數股權金融產品的開發中尋求突破,包括建立指數投資部門,建立人才梯隊;重視金融技術,建立指數準備、管理和評價平臺。同時,我們還可以與指數服務提供商、公開發行基金、金融技術公司、經紀研究所等廣泛合作,引進成熟的產品,聯合開發智能系統,學習先進的經驗。
編輯:金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