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輯《證券時報》 安仲文
年底和年初再次輪回,基金重倉股的變化引起了人們的關注。
最近,許多參加年度排名比賽的基金,其獨特的股票依次飆升,引起了投資者的關注。雖然公開發行業一直倡導長期業績,稀釋短期排名,但年度“好看”排名顯然仍是基金公司規模增長和基金經理知名度提高的不可抗拒的誘惑。需要注意的是,中國證監會此前已發布了相關規定,禁止投資管理人員提高基金業績排名,抑制股價。
基金重倉股經常發生變化
臨近年底,基金業績年度排名戰逐漸白熱化,許多基金重倉股也開始頻繁變化。
《證券時報》編輯注意到,在業績前15名的主動股票基金產品中,其重倉股最近的表現欲望明顯增強。12月13日,大摩數字經濟混合基金暫時排名前三,其第九大重倉股潤澤科技收盤漲幅超過10%。經過連續五個交易日的上漲,該股上周的累計漲幅也超過了40%,表現非常強勁。值得一提的是,大摩數字經濟混合基金也是市場十大股票中持有潤澤科技股票數量最多的主動股票基金。隨著該股的強勁爆發,其基金凈值自然在一定程度上有所提高。
南方中國新興基金QDII,業績排名從前十名躍升到全市場主動權益基金第一名,其實也有“獨特技能”。上周四,該基金獨家重倉股老鋪黃金單日漲幅約13%,幫助周漲幅擴大至22.34%。南方中國新興基金QDII也憑借老鋪黃金的強勢驅動,一舉超越多家a股基金產品,成為業績排名最高的主動權益基金。
工行新興制造基金在主動權益基金中排名前五,其重倉股近期發生明顯變化。該基金重倉普然股份橫盤整理兩年多后,于12月13日強勢上漲,收盤漲幅15.62%。到目前為止,普然股份的單周漲幅已經達到37.22%,創下2023年以來的新高。
此外,曾經排名前十的財通繁榮選擇基金的重倉股也發生了類似的變化。數據顯示,德科立是該基金的第十大重倉股。12月13日,德科立收盤14.31%,這無疑使財通繁榮選擇基金從爭奪業績排名中受益匪淺。華夏北交所精選基金也爭奪十大基金排名,其重倉股華陽賽車于12月13日收盤“30cm”漲停,創下近一年單日漲幅最大。數據顯示,華陽賽車是華夏北交所精選基金的第九大重倉股,其頭寸貢獻為5.42%。該股近期的大幅上漲無疑對該基金的業績排名產生了重大影響。
排他性競爭指向獨家股
在年底業績排名戰的關鍵時刻,基金重倉股的突然變化似乎從未缺席,往往具有排他性的特點。
《證券時報》編輯發現,多年來年底,基金重倉股的變化大多出現在前15名產品中,重倉股的變化往往是參與基金產品“我有他沒有”的目標,即對自己的業績排名有很大影響,對對手沒有形成有利的重倉股。
顯然,在排他性競爭中,同質化的重倉股不再是基金經理最關心的核心因素。因此,尋求獲得更大排名優勢的基金產品,其變化的重倉股幾乎都指向了其獨特的重倉股。雖然其他基金產品也將相關獨家股納入重倉范圍,但這些基金目前的業績排名較低,因此即使相關獨家股大幅上漲,也無法給其業績提升帶來“關鍵打擊”。
以上周漲幅超過40%的潤澤科技為例。在所有參加績效排名比賽的競爭基金中,大摩數字經濟混合基金不僅是唯一一款重倉潤澤科技產品,也是持有潤澤科技股份最多的主動權益產品。雖然長盛基金的長盛核心成長基金也將潤澤科技納入前十大重倉股,但該基金持有的股份數量僅為大摩數字經濟混合基金持有的股份數量的十分之一,由于長盛核心成長基金的業績排名未能進入前30名,潤澤科技近期大幅上漲,為市場前沿的大摩數字經濟混合基金帶來了業績排名的競爭力,但不足以從根本上改變長盛核心成長基金的排名模式。
事實上,老店黃金、德科立等基金重倉股的突然變化,不僅有助于相關基金產品鞏固排名優勢,而且進一步突出了獨家重倉股的排他性優勢。特別是當許多同類基金產品共同持有獨家股時,無疑使相關重倉股的變化更具現實意義。
沖刺表現必須合規操作
此前,監管部門出臺了相關規定,禁止投資管理人員提高基金業績排名,抑制股價。然而,在基金對重型倉庫股票交叉頭寸越來越復雜的情況下,重型倉庫股票變化的“模糊空間”仍然相對較大。
在實際操作中,由于同業基金和同業基金之間的交叉持股越來越多,尤其是同業基金共同重倉的多只獨門股,如果幾只同業基金加倉導致股價大幅上漲,從參與關鍵排名的另一只同業基金中受益,很難確定是否存在合規操作問題。
此外,抑制參與關鍵排名的基金產品的重倉庫存也是一種常見的方法。當對方基金產品的業績可能對基金公司產品的排名構成競爭壓力時,基金公司不參與排名競爭產品持有對方基金的重倉庫存,因此“及時”減持、銷售相關重倉庫存,造成對方基金產品的業績損害,實際上也提高了同一基金產品的排名優勢。值得一提的是,這種情況很難歸因于年底的利益轉移和問責。
雖然公開發行基金行業越來越強調長期收入,基金經理薪酬評估的大部分權重指向長期業績,但在現實中,積極股權基金年度業績冠軍、亞軍、第三名仍是年底的亮點,因為它可以帶來眼球經濟,促進基金公司品牌流量和基金經理個人知名度。
以2021年冠軍基金經理趙詣為例。“冠軍”的光環不僅給當時的農銀匯理相關基金產品帶來了大量的流量,也讓知名度大幅提升的趙詣被相關基金公司挖走。對于農銀匯理基金公司來說,2018年底規模不足6000萬元的農銀匯理新能源基金達到2021年底最高峰——規模增至290億元,基金公司獲得的管理費自然“上漲”。
業內人士認為,稀釋基金公司在年底沖刺業績排名,一方面,我們必須引導基金公司和基金經理合理看待短期業績排名,但也必須引導基金持有人合理看待基金的年度業績排名,但應更加關注基金的長期業績及其可持續性。這樣,年底公開發行基金的非合規經營將繼續減少,基金重倉庫股票的變化自然會減少一些“胡說八道”。
編輯:金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