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輯《證券時報》 魏書光
2024年,化工產品價格呈現整體下降趨勢,PVC、乙烯等產品跌出四年來的新低,很多產業鏈企業都遇到了增收不增利的困境。
面對行業寒冬,越來越多的化工企業積極加強對期貨工具的掌握和應用,提高自身的風險管理和應對能力。
凈利潤規模下降
自2024年12月以來,國內PVC期貨價格一直徘徊在5000元/噸的大關,四年來一直沒有走出低點。總體而言,中國化工產品價格指數也繼續下降。截至2024年12月30日,中國化工產品價格指數在化工網上發布(CCPI)收于4310點,年內下跌6.7%,較2021年10月19日歷史高點6467點下跌33.4%。
隨著產品價格的下跌,化工行業的利潤也在下降。東財Choice數據顯示,2022年,中信基礎化工行業營業收入2669.52億元,凈利潤2404.58億元;但到2024年前三季度,中信基礎化工行業營業收入和凈利潤分別下降到18858.97億元和1088.04億元。按月平均數據計算,化工行業營業收入低于兩年前高點,但凈利潤下降40%。
化工業低迷,使得整個板塊的估值繼續徘徊在歷史底部。統計顯示,2024年中信一級基礎化工指數漲幅為-3.35%,輸給上證綜合指數(年漲幅12.67%)16.02個百分點,在30個中信一級行業中排名靠后。
目前,我國已公布、在建、擬建、計劃“十四五”末投產的乙烯產能仍有3475萬噸/年,產能上升仍在繼續。據了解,其他基礎化工原料大多處于產能交付高峰,供應方市場形勢依然十分嚴峻。
提高期貨市場參與度
面對行業持續低迷,化工企業嘗試了多種應對方式,其中參與期貨市場的風險管理受到了很多企業的青睞。
據大嘉悅(浙江)能源有限公司物業總經理張濤介紹,過去幾年,乙二醇行業相對低迷,供應商有強烈的利潤鎖定意愿,尤其是華東地區的主要供應商,迫切需要銷售長期產能。
“針對這種情況,在利用基差工具與上游企業進行貿易的過程中,我們承擔了大量的銷售,并通過期貨市場進行了套期保值操作。”張濤說:“當乙二醇價格較高時,下游聚酯廠通常不會大量購買。我們使用期貨工具幫助上游企業鎖定銷售價格;當價格下跌時,我們將產品銷售給下游聚酯廠,以確保上下游企業在不同的市場上獲得一定的收入。”
上個月初,國內專注于避險交易和避險資產配置的綜合性服務商“避險網”發布了上市公司套期保值數據統計快報。報告顯示,2024年前11個月,已有1408家非金融a股上市公司發布套期保值相關公告,較2023年同期增加189家,整體套期保值參與率達到26.84%,較2023年同期增加3.3個百分點。
此外,中國期貨市場監測中心于2024年9月發布的數據顯示,2023年共有242家上市公司參與了大型商業交易所的市場交易,較2022年增加了59家。2024年,大型商業能源板塊期貨日均持倉量為313萬手,工業客戶持倉量占37%,同比增長3個百分點。據了解,上市公司對大型商業化工品種的參與度較高,特別是聚乙烯等化工品種的持倉份額和交易份額高于整體市場水平。
上市公司作為中國企業的優秀代表,青睞期貨市場,表明中國期貨市場穩步發展,不斷提高對實體經濟參與者的吸引力和吸引力。
加強價格風險管理
展望2025年,直接關系到國際貿易成本的全球關稅政策、能源戰略和地緣政治,可能會深刻影響國際原油價格的波動,進而影響化工產業鏈上下游企業的盈利能力。
2024年12月,歐佩克國家宣布再次推遲增產計劃,并預測整體減產可能會進一步推遲到2026年底,市場對油價未來走勢并不樂觀。
國金證券基礎化工首席分析師陳毅認為,大多數大宗化工產品的競爭壓力顯著加劇,由于部分行業供應短,產能自然清理時間相對較長,企業之間的競爭從成本延伸到支持管理和軟實力,進一步提高了企業風險管理能力的要求。
中國物流采購聯合會大宗商品交易市場流通分會副會長兼秘書長周旭表示,化工貿易商等供應鏈企業可以充分發揮期貨市場的作用,優化資源配置,降低成本,提高效率,成為穩定國內化工產業鏈供應鏈的重要力量。
周旭強調,“如何利用期貨市場規避價格波動風險,穩定生產經營,提高企業綜合競爭力,已成為越來越多化工產業鏈企業的必修課和必修課。”
編輯:金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