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輯《證券時報》 馬靜
券商發債“補血”需求持續放緩。
2月12日,長城證券發布2025年第二期短期融資券發行結果公告,10億元短期融資券票面利率為1.80%。與往年3%以上的利率相比,券商發行債券的融資成本明顯降低。
然而,降低成本并沒有導致證券公司發行債券。據《證券時報》編輯統計,自2025年以來,證券公司發行債券的融資規模一直在縮水。截至2月12日,只有3家證券公司獲得批發債券,總規模同比下降50%以上;在已發債券方面,29家券商共發行國內債券807億元,同比下降24%。
一位證券公司非銀行分析師告訴《證券時報》,從業務發展和風險控制指標的角度來看,證券公司對補充資本的需求并不強勁。此外,現場資本成本持續下降,債券發行并不是成本最好的融資方式。
1 債券發行融資規模縮水
根據《證券時報》的編輯和梳理,截至2月12日,自2025年以來,監管部門已批準了三家證券公司的債券發行融資申請。
2月11日,財達證券宣布批準向專業投資者公開發行總面值不超過30億元的次級公司債券。1月7日,國海證券宣布批準向專業投資者公開發行總面值不超過100億元的公司債券。1月6日,招商證券宣布批準向專業投資者公開發行短期公司債券,債券面值余額不超過400億元。
與去年同期相比,今年獲得批發債券的證券公司數量減少,規模也在縮水。2024年前兩個月,國泰君安等7家證券公司獲得批發債券,融資總額為1310億元,遠高于今年以來的530億元。
不僅申請發行債券的步伐放緩,而且今年發行的債券規模(注:均為今年前批準)也大幅下降。Wind數據顯示,截至2月12日,29家券商共發行國內債券50家,規模807億元。與去年同期相比,發行人數和規模分別下降了24.24%和31.31%。
海外債券的發行規模也顯著縮小。今年,只有中信證券發行了0.75億美元的海外債券。雖然去年同期只有一家國泰君安證券公司發行了海外債券,但該公司共發行了3只債券,總規模為1.46億美元。
2 為什么資本補充需求放緩?
就發行利率而言,證券公司發行債券的融資成本越來越低。近日,西部證券宣布,計劃發行2025年第一期不超過(含)10億元的公司債券。根據與專業機構投資者的線下詢價結果,發行人與主承銷商達成協議后,最終確定債券票面利率為1.86%。長江證券宣布,2025年第一期發行規模不超過15億元(含)的可持續次級債券最終票面利率為2.25%。
統計數據顯示,2025年以來發行債券的平均利率為1.97%,與2024年發行債券的證券公司相比,平均利率下降了0.36個百分點。其中,華泰證券的短期融資券利率僅為1.60%。
在過去的幾年里,隨著證券公司重資本業務比例的不斷上升,證券公司的融資需求直接增加。然而,盡管目前的利率很有吸引力,但事實上,早在2024年,證券公司債券發行融資降溫的趨勢就非常明顯。2024年,中國證券公司債券發行規模為1.32萬億元,較2023年減少12%。
在這方面,一些證券公司的非銀行分析師向編輯指出,從業務發展的角度來看,當前的證券公司杠桿可能無法實現利潤。以兩家金融公司為例,其利差繼續縮小,進一步增加了覆蓋成本的難度。同時,目前證券公司的風險指標狀況良好,監管水平沒有提出新的資本補充要求,進一步降低了證券公司融資的必要性。
“目前,市場上的資本成本正在下降,證券公司不必通過發行債券進行融資。”上述接受采訪的證券公司非銀行分析師進一步表示,除了發行債券外,證券公司還可以通過銀行間借貸和回購協議獲得資金。相比之下,債券發行融資的成本可能更高。此外,證券公司還需要權衡股票債務和新債務的規模。如果證券公司有更多的股票債務,則無需增加新債務。
3 籌資主要用于替換到期債務
中信建設投資非銀行分析師趙然最近發布了一份研究報告,分析了證券公司債券的供應規模。趙然認為,當股市處于強勁的市場環境時,證券公司主要發行新發行債券,以滿足業務發展的資本需求;在疲軟的市場環境中,證券公司主要致力于維持債券股票規模,債券替代在債券發行中所占比例較高。在市場沖擊期間,債券發行規模主要受證券公司債券相關政策的影響。如果不出臺寬松的債券發行政策,新債券的發行規模通常只略高于償還規模。
趙然提到,2023-2024年,由于沒有政策影響,券商債券發行規模與還款規模基本持平。
編輯進一步梳理發現,從2024年到2025年,“借新還舊”已成為大多數證券公司發行債券融資的主要目的。例如,截至2月12日,7家證券公司已于2025年向專業投資者公開發行債券。其中,廣發證券募集計劃均用于補充營運資金;第一創業計劃用于償還有息債務和補充營運資金;東北證券、西部證券、國信證券、長城證券、長江證券均表示,扣除發行費用后,募集資金計劃用于償還即將到期的公司債券。
Wind數據顯示,截至2月12日,在目前證券公司的股票債務中,74家證券公司的國內股票債券規模約為2.73萬億元,海外股票規模約為134.89億美元。其中,中國銀河、中信證券、國泰君安、中信建設投資、廣發證券等五家證券公司的國內債券規模排名第一。2025年到期的債券規模分別為643.55億元、521億元、694億元、513億元和625億元。
展望2025年,趙然分析,凈新增發行增速分別為-50%、+50%、+在100%的情況下,預計券商債券總發行規模分別為12267億元、13205億元和13674億元,2024年同比增速分別為-6.7%、+0.5%、+4.0%,其中11798億元被替換到期債務。
編輯:金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