證券時報編輯 劉筱攸
平安銀行主動調降高風險零售資產的動作,仍在繼續。
綜合平安銀行的半年報和日前發布的三季報來看,該行的個人貸款余額先從去年末的1.978萬億元降至今年6月末的1.821萬億元,9月末又進一步降至1.787萬億元。
與個貸投放持續減少形成對比的是,平安銀行的對公業務在三季度有所增長,可見該行的轉型步伐仍在向前。
個人貸款余額再降
平安銀行的零售轉型漸入深水區。
在公司的半年度業績發布會上,平安銀行管理層表示,零售轉型將著力于客群質量、資產質量、資產結構等三個方面的提升。為了實現這個目標,該行過去采取告別貸款端高定價、高風險,以及在存款端通過高收益產品實現獲客的“三高”零售增長策略正在被顛覆。
零售轉型落到數據上,最直觀的體現就是個貸投放縮量。截至今年9月末,平安銀行個人貸款余額為1.787萬億元,較去年末的1.978萬億元下降9.66%;而今年6月末的個人貸款余額為1.821萬億元,已較去年末下降7.93%。在個人貸款結構上,抵押類貸款占比61.8%,較6月末的60.6%有所上升。不過,分品種來看,諸多零售業務可謂表現失速或者不溫不火。
以住房按揭貸款為例,平安銀行9月末的住房按揭貸款余額為3125.37億元。相較6月末的3065.77億元而言,意味著該行第三季度的住房按揭貸款余額僅增加約60億元。
在作為零售業務“引擎”的信用卡方面,復蘇跡象尚未顯現。截至9月末,平安信用卡流通戶數為5055.01萬戶,較6月末的5165.58萬戶仍有下降。較為積極的信號是,1~9月,平安銀行信用卡總消費金額達1.76萬億元,線上消費占比同比提升5.5個百分點,信用卡循環及分期日均余額占比則同比提升1.2個百分點。
此外,平安銀行前期增勢迅猛的汽車金融,如今也開始“踩剎車”。截至9月末,該行汽車金融貸款余額為2870.66億元,相較于6月末的2822.16億元,僅增加了48.5億元。
對公業務實現微增
零售轉型正在經歷陣痛,對公業務的平穩也及時傳遞出一絲撫慰。
三季度,平安銀行的對公業務實現了微增。數據顯示,截至9月末,平安銀行企業貸款余額為1.596萬億元,較去年末的1.43萬億元增長11.6%,較今年6月末的1.592萬億元則微增0.025%。
由于三季報缺乏業務分部的經營數據,因此平安銀行零售金融產生的營業收入、營業支出、信用減值損失、利潤總額、凈利潤等也暫時無法一一展現。不過,從全行的營收來看,零售業務的失速無疑拖累了整體的業績——平安銀行前三季度實現營收1115.82億元,下降12.6%;歸母凈利潤為397.29億元,僅增0.24%。
個貸再降,對公微增。對于長期以“零售立行”為主戰略的平安銀行來說,在推動零售業務從高風險、高收益、高成本轉向中風險、中收益、控成本的路上,仍需努力。
積極應對諸多挑戰
今年以來,國內經濟運行保持在合理區間,延續回升向好態勢,但宏觀數據和行業主體之間存在一定的“溫差”。銀行業營收、利潤增長承壓,息差快速收窄,資本補充需求上升,其中股份行受國有行、城商行兩頭擠壓,面臨諸多挑戰。
值得提及的是,平安銀行在應對息差進一步收窄這個行業共性難題時,取得了一定成績。三季度,平安銀行凈息差收窄的“坡度”明顯趨向平緩。今年前9個月,平安銀行凈息差為1.93%,較去年同期下降54個基點,較今年上半年的1.96%則僅降3個基點。
與此同時,平安銀行的存款付息率正在下降。平安銀行行長助理張朝暉曾在公司的半年度業績發布會上表示:“預計到今年底、明年初,我行整體的付息率會有比較好的顯現。現在,這個預判正在實現。”
三季報顯示,平安銀行今年前9個月吸收存款的平均付息率為2.13%,較去年同期的2.2%下降7個BP,較今年上半年的2.18%下降5個BP。這也從側面說明,平安銀行持續加強了高成本存款產品管控,促進了低成本結算存款沉淀,優化了存款成本。
步入四季度,平安銀行的組織架構調整也將滿一年(該行董事會于2023年11月27日審議通過《關于組織架構調整的議案》)。該行管理層曾在公司的半年度業績發布會上透露:“正在解決重點地區的重點分行以及總行重點部門的干部問題,將來還需要解決中等地區和落后地區分行的干部問題。”
在此基調下,下半年以來,平安銀行分行管理層持續密集調整。根據證券時報編輯最近確認的消息,三季度,平安銀行北京分行、上海分行已有新的副行長任職資格獲核準。
編輯:金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