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①智能燃氣運營數據可視化平臺圖②投資者參觀珠江LNG電廠二期600MW燃氣蒸汽聯合循環發電機組丁蓉/攝像機
本報編輯丁蓉
“如何規劃公司的綜合能源發展藍圖?”“未來會保持高股息嗎?”近日,廣州成功舉辦了“走進大灣區了解我的上市公司”系列活動。《證券日報》編輯與投資服務中心代表、經紀分析師代表、投資者代表一起進入廣州發展集團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廣州發展”)。在與公司管理層的面對面交流中,投資者積極提問,得到了公司管理團隊的逐一回應。
廣州發展作為廣東省重要的綜合能源企業之一,在提高主營業務運營效率和盈利能力的同時,高度重視公司內在價值的外在體現。公司副董事長、總經理兼秘書吳紅告訴《證券日報》,公司非常重視與投資者的溝通、信息披露的透明度和準確性,并通過連續25年的高股息,為投資者帶來了長期穩定的回報。
打造多元化產業鏈
數據顯示,廣州的發展始于火電業務,并于1997年登陸資本市場。目前,公司形成了電力、能源物流、天然氣、新能源、儲能、能源金融服務六大互補協調發展的產業體系。
據吳紅介紹,“根據規劃,公司將在“十四五”期間實施“三倍增任務”——投資總額、裝機規模和天然氣供應將翻倍。”
在煤炭和電力方面,廣州發展全資子公司廣州發展電力集團有限公司珠江電廠等容量替代項目今年獲得相關部門批準。據了解,項目將建設64萬千瓦超臨界燃煤機組,能源利用效率顯著提高,市場競爭力顯著提高;天然氣發電,廣州發展2×46萬千瓦燃氣機組已全面開工建設,預計2026年投產運行;在新能源發電方面,近年來,廣州開發、投資、建設和運營了一批風力和光伏發電項目。截至2024年9月底,公司風力和光伏發電可控裝機總規模已超過420萬千瓦。
“公司不再是傳統的火電企業,而是真正意義上的綜合能源企業。目前,新能源資產的比例在公司各種電力資產中排名第一。雖然公司的業務覆蓋面相對較廣,但煤炭、電力、石油、天然氣等領域都參與其中,這也是公司最大的優勢。能源需求多樣化,市場對煤炭、電力、石油、天然氣等品種都有需求。同時,公司不僅建立了綠色低碳綜合智能能源全產業鏈協調發展的新模式,而且積極建設了煤炭電力、氣電力、傳統能源、新能源等多元化產業鏈。預計到2025年底,公司零碳、低碳、高碳能源供應將實現互補平衡,形成完善的供應鏈和產業協調發展優勢。”吳洪說。
積極傳遞公司價值
在本次活動中,廣州開發項目相關負責人分別介紹了項目情況,回答了投資者的問題,傳達了公司的價值。
在工作人員的領導下,投資者參觀了廣州南沙小虎島液化天然氣應急峰值調節氣源站的液化天然氣儲罐。據報道,這兩個巨大的液化天然氣儲罐高約50米,直徑超過80米,單罐容量可達16萬立方米,是中國8個應急峰值調節氣源站之一。
“該項目是實施國家天然氣安全要求的重大民生項目,是廣州天然氣供應鏈發展的重要環節。在此基礎上,公司通過高壓管網與周邊城市和國家管網進行互聯。”廣州發展人員說。
事實上,廣州發展除了邀請投資者到公司進行實地研究外,還積極通過績效描述會議、投資者互動平臺、電話等形式與投資者溝通。例如,最近,一些投資者在上海路演中心平臺上詢問了該公司新興儲能業務的進展情況。該公司回應說:“我們正在穩步推進儲能業務的發展和實施,積極投資和開發新能源儲存、大型獨立儲能電站、用戶側儲能、抽水儲能等項目。”
連續25年高分紅
回報投資者是上市公司市場價值管理中“價值共享”的重要體現。長期以來,廣州發展堅持真誠回報股東的理念。截至今年,該公司已連續25年實行現金分紅,年平均分紅占母公司凈利潤的40%以上。與此同時,自上市以來,該公司已累計現金分紅近100億元。據了解,截至目前,a股市場連續25年分紅的上市公司不到50家,年平均現金股利占上市公司股東凈利潤的40%甚至不到30家,廣州發展就是其中之一。
據了解,近年來,廣州發展加大了投資,先后建設了天然氣發電設施、分布式能源站、風力發電設施、光伏發電設施等。數據顯示,2021年至2023年,公司年投資超過100億元。截至2024年9月底,公司資產規模已超過780億元,比“十三五”末增長約80%。
“在公司資本支出相對較大的情況下,廣州發展仍堅持高股息,公司盡最大努力讓投資者獲得長期穩定的回報。信心很重要,信任更重要。投資者信任我們,我們不會辜負投資者的期望。”吳洪說。
吳紅說:“未來,電力需求將長期持續增長。作為華南重要的綜合能源企業集團,公司將通過科技創新促進產業升級,為實現‘雙碳’戰略目標做出貢獻。同時,有效提高投資者的回報感和收益感。”
編輯:金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