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3年,A股上市公司的整體財務表現呈現出營業收入與歸屬于母公司的凈利潤不同步變化的復雜趨勢。據統計,A股上市公司年營業收入總額為72.36萬億元,比2022年71.83萬億元增長0.74%。然而,同期歸屬于母公司的凈利潤下降了0.13%,凈利潤率也從7.52%下降到7.37%。
為了深入分析申萬一級31個行業的業績,本章采用了基于收入和歸屬于母親的凈利潤增長的象限分析。該方法以歸屬于母親的凈利潤變化率為X軸,收入變化率為Y軸,構建了一個二維坐標系,以顯示各行業在不同維度上的表現。
2023年,a股市場整體呈現“增收不增利”的現象,即營業收入增加,母公司凈利潤下降,位于四象限中的第二象限。這一趨勢也反映在申萬一級分類的31個行業中,其中電力設備、計算機等5個行業占16.13%。
圖表顯示:2023年“增收不增利”五大行業
以計算機行業為例,2023年營業收入達到11931.29億元,同比增長2.74%。但歸母凈利潤下降8.44%至325.36億元。收入增長主要是由于數字智能時代的到來和人工智能、隨著5G網絡的普及和邊緣計算的進步,物聯網、區塊鏈、大數據等技術的快速發展,促進了云計算與邊緣計算的融合,為行業增長提供了技術和市場支撐。
然而,歸母凈利潤的下降凸顯了計算機行業面臨的諸多挑戰。主要問題是行業結構相對分散。中國數字、海康威視等十大企業的收入僅占47.36%。與銀行(78.98%)、煤炭(76.27%)等行業相比,這一比例明顯較低,說明計算機行業競爭尤為激烈。
其次,成本上升或產品定價策略調整導致計算機行業毛利率普遍下降。2023年,企業毛利率下降52.51%,行業358家企業平均毛利率下降0.66個百分點,麥迪科技、易華錄、網達軟件等19家企業毛利率下降10多個百分點。
最后,企業“三費”(即銷售費、管理費、財務費)等相關費用的支出增加,進一步壓縮了利潤率。值得注意的是,2023年計算機行業的研發費用從去年的1087.84億元增加到1147.90億元。
從個股層面來看,2023年5350家上市公司中,有142家公司在收入增長的同時從盈虧轉為虧損。這些公司的平均收入增長率高達26.76%,但在2023年虧損489.41億元,而在2022年虧損245.57億元。
其中,溫氏股份、ST天邦等農業、林業、畜牧業、漁業企業占據虧損前十名的六個席位。這些企業選擇在生豬周期下降期間增加生產,以獲得更多的產業轉型收入,但這也要求企業有足夠的體積,并承擔一定的風險。
總體而言,相關行業和企業需要調整戰略,優化成本結構,提高盈利能力,避免陷入惡性競爭等不利局面,才能在2023年“增收不增利”甚至從盈虧轉為虧損。
圖表顯示:2023年虧損超過10億元的企業從盈轉虧
(來源金融界)編輯:金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