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不斷推進技術創新與應用落地的過程中,一些企業已經成為了中國新經濟的微觀脈搏,它們在不同行業中的探索與實踐,正逐步推動著產業和技術的升級。為了深入了解這些企業的創新路徑和戰略抉擇,《科創板日報》特別采訪了智譜的CEO張鵬。
3月份,智譜通過一系列動作,在國內大模型領域中占據了領先位置。首先是與杭州、珠海及成都等地的戰略合作,吸引了18億元規模的融資;隨后,股改動態傳出,為公司的資本市場規劃帶來了新的想象空間;月底時,智譜發布了首個Agent產品“AutoGLM沉思”,并在中關村論壇上免費向公眾開放。
面對這些密集的動作,人們不禁疑問:這是否是應對行業變局的應激反應,還是通往AGI(通用人工智能)系統的系統性布局?來自多地國資的大額融資將如何使用?B端和C端的發力是否意味著預訓練優先級的弱化?
帶著這些問題,《科創板日報》編輯與張鵬進行了對話。張鵬表示,AGI依然是智譜的終極目標,但實現這一目標的道路漫長且成本高昂。因此,公司需要加大投入。
Agent戰略的重要性
隨著基礎模型迭代和降本的推進,人們對Agent的應用充滿期待。智譜帶著“AutoGLM沉思”加入了這場競爭,并引發了對Agent戰略布局的關注。
張鵬透露,智譜早在行業內率先提出了Phone Use(AutoGLM),并與Anthropic幾乎在同一時間發布了Computer Use。AutoGLM于去年10月發布,在手機上可以執行長達50多步操作。此次推出的“沉思”則依托于這一能力。
張鵬解釋說,“我們在2023年就開始了對Agent領域的投入。這種安排與我們整體的AGI實現路徑有關:從L1的預訓練到L2的對齊和推理、L3的工具使用包括Agent使用,逐級推進才能產生‘沉思’。”
在研發過程中,智譜發現Agent也存在類似的大規模定律——通過擴展推理計算能力,Agent展現出更強性能。此外,在Agent Scaling Law的基礎上,還發現了能力涌現現象。
談及下一代Agent的核心能力及AutoGLM系列未來的迭代方向時,張鵬表示,“沉思”的上線及免費
編輯:金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