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選手站在起踏器上,左手握著助滑器,右手提著花崗巖冰壺,目光專注地注視著前方的圓心標記,隨后用力將冰壺推出。冰壺沿著冰面平穩滑行……在福建省平潭綜合實驗區舉辦的一場陸地冰壺比賽中,福州市選手張瑞欽與隊友組成的隊伍,在成人組比賽中取得了前六名的好成績。
盡管是陸地冰壺比賽,但現場所使用的裝備和比賽規則與傳統冰壺運動完全一致。這是如何實現的呢?福建萬聚福冰雪體育科技有限公司負責人張祖愛介紹:"我們成功研發了'生態冰'技術,在常溫條件下即可模擬真實冰面的效果。"
在南方地區開展冰上運動,面臨著顯著的成本挑戰。"沒有天然的冰雪環境支持,制冰只能依靠人工完成。"張祖愛說。建設一個標準冰場需要特定層高的場館和專業的冰面構造,同時還需要配備完善的保溫、隔熱、除濕及排風系統,并雇傭專業制冰人員和設備維護人員。據估算,運營多年下來,投入成本足以再建一個新的冰場。
高昂的建設和運營成本直接推高了室內冰上運動的參與門檻。為了讓更多人能夠體驗冰壺、冰球等冰雪運動的樂趣,2017年張祖愛與國外高校合作建立了體育場地材料研發中心,專注于開發新型冰面替代材料。
據研發團隊負責人王盛介紹:"人造冰面需要同時滿足摩擦力、潤滑度、強度和韌性等多項性能指標。這些特性相互之間既有結合點也有矛盾之處,我們需要找到最佳的平衡點。"經過不懈努力,團隊在2019年成功融合了多種液態聚合物材料,研發出厚度為2-3毫米的平滑"生態冰"面層。
專業測試結果顯示,在冰壺運動中,"生態冰"與真冰面的滑行性能相似度高達90%-95%;在滑冰運動中的性能相似度也達到了80%-85%。張祖愛表示:"使用'生態冰'可以讓人們用同樣的裝備、技術動作和比賽規則來進行冰上運動,只要維護得當,一塊場地的使用壽命可以達到6-8年。"
更值得關注的是,采用"生態冰"技術的場地在能耗方面幾乎為零,運營成本相比傳統真冰場地大幅降低。目前這項創新技術已經在全國20多個省份落地,進入了上百所大、中、小學。
編輯:金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