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在北京舉行了一場關于中國城市網絡形象的研究成果發布會,同期召開了相關主題論壇。會上正式發布了《中國城市網絡形象指數報告(2025)》(以下簡稱《報告》)。該《報告》由中國人民大學攜手中國傳媒大學、中山大學等多所高校共同編寫完成。
**活動現場
《報告》通過傳播、文化、經濟、生活和治理五大維度構建了評估體系,對全國105個大城市的網絡形象建設進行了全面分析。研究發現,我國城市網絡形象呈現出"東部城市領先、中西部核心城市多點突破"的發展格局。
在傳播維度的排名中,上海、北京、重慶等城市名列前茅。特別值得關注的是廈門,在84座Ⅰ型及Ⅱ型大城市中位列第一。這得益于其獨特的城市魅力和創新傳播策略。
**廈門的成功經驗
《報告》指出,廈門的脫穎而出源于其在多個方面的成功實踐。首先,其將城市特色與現代傳播方式有機結合;其次,通過數字化手段有效提升了公眾參與度;最后,構建了開放包容的城市形象。
課題組負責人盧家銀教授表示,研究發現中國城市在網絡空間的塑造過程中呈現出多樣化特征。例如,重慶以其獨特的城市風貌吸引廣泛關注,十堰則通過創新方式實現"小城逆襲",中山在國際傳播方面也展現出獨特優勢。
發布會當天還舉辦了專題研討會,來自廈門、重慶等多地的城市網信部門負責人與50多位專家學者深入探討了城市網絡形象的優化路徑和未來發展方向。
**學術與實踐的結合
中國人民大學新聞學院周勇教授指出,本研究構建了一套科學的城市治理分析工具。通過將復雜的網絡形象評估轉化為可量化的指標體系,為城市管理者提供了新的決策參考。
盧家銀教授進一步強調,《報告》揭示了"技術賦能"與"民意導向"在現代城市治理中的重要地位。這種雙重驅動的發展模式為建設人民滿意的現代化城市提供了重要啟示。
編輯:金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