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蹄酥。廈門市市場監管局供圖
姜母鴨。廈門市市場監管局供圖
廈門這座兼具歷史底蘊與創新活力的城市,以其傳統特色美食聞名。土筍凍、五香卷、白灼章魚等地方風味承載著城市記憶。然而,這些美食多源于小型食品作坊,過去缺乏統一的質量標準和生產規范,既存在食品安全隱患,也制約了產業的發展壯大。
為解決這一問題,廈門市市場監管部門針對18種本土特色食品制定了專門的團體標準,明確各項理化指標要求。例如,五香卷中豬肉含量的標準、土筍凍中的蛋白質含量等,都已納入規范體系,確保產品品質和安全。
通過建立標準化生產體系,廈門推動地方美食產業實現了轉型升級。監管部門積極引導食品作坊改進經營模式,支持企業采用現代化管理方式,同時保留傳統工藝特色。這些措施不僅提升了產品質量,也為消費者提供了更安全、更地道的美食體驗。
以豆制品行業為例,在東寮村市場監管所的指導下,當地小作坊成功組建產業聯盟,并為"東寮豆干"注冊了集體商標和地理標志。這種創新模式有效整合了資源,促進了地方特色食品的品牌化發展。
數據顯示,近年來廈門市食品小作坊的數量實現了顯著增長。從2015年底僅有的6家核準單位,到現在全市已有248家獲得登記證的食品作坊,覆蓋率達到100%。這一數據反映了標準化政策帶來的積極變化。
未來,廈門將繼續完善供廈食品標準體系,通過"以標引路、以質取勝"的方式,推動地方特色美食產業走向更廣闊的市場。同時,監管部門將引導企業更加注重品質和創新,讓消費者能夠享受到既傳統又安全的美味佳肴。
目前,已有18項傳統特色食品制定了供廈標準,包括面線、馬蹄酥、新圩豆干、土筍凍、廈門堿面等產品。這些標準的實施將為地方美食的傳承和發展提供有力支撐。
編輯:金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