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沅陵縣總面積5852平方公里,是中南五省最大的縣,山多、水多,林地面積達79.2%、森林覆蓋率高達76.19%,水域面積30萬畝,境內有沅水、酉水兩大水系、911條溪河,以及借母溪國家自然保護區、五強溪國家濕地公園和齊眉界國家森林公園,水能蘊藏量、黃金年產量、森林活立木蓄積量均居全省首位,是“全國十大水能基地”“全國綠化模范縣”,水域安全和森林防滅火任務重、壓力大。
今年以來,沅陵縣應急管理局緊抓國債項目建設機遇,積極對接省廳基層防災、預警指揮等2個項目,緊密圍繞“基層防災、預警指揮、綜合救援”三大環節,全面筑牢防災減災救災“安全網”,推動基層應急管理能力快速提升。
完善應急裝備,讓基層防災“硬起來”。“兵馬未動,糧草先行。”基層防災項目增發國債1218.76萬元,總投資1319.8466萬元。為1支縣級綜合應急救援隊伍、23支鄉鎮級綜合應急救援隊伍,配備森林火災撲救、水域救援、綜合保障類等專業裝備768臺(套),夯實基層基礎設施,補齊裝備短板,提升基層裝備保障水平,增強縣、鄉協調聯動能力,為沅陵縣災害應對能力提供堅實支持。為確保項目所采購裝備盡快形成戰斗力,開展專門培訓,有效達成參訓人員對新配備裝備“一熟悉、四會”(熟悉裝備性能,會操作使用、會檢查、會維護保養、會排除一般故障)的培訓效果。
完善應急系統,讓預警指揮“智起來”。“預警為主,運籌帷幄”。預警指揮項目增發國債72.45萬元,總投資80.3181萬元,主要采購應急指揮中心智能化設備配置,搭建應急指揮中心智慧化綜合調度平臺,為自然災害應急預警指揮提供堅實的硬件基礎,打通監測預警“最后一公里”,提升自然災害信息預警覆蓋面,確保各類信息的準確收集、快速傳輸和高效處理。完善應急指揮系統,具備24小時應急值守、會商研判和決策指揮調度等應急指揮功能。全力推進系統融合,實現多渠道信息的融合與共享,提高應急指揮的精準度和時效性,做好長效管理,加快推進該縣應急預警指揮體系和能力現代化建設。
完善應急隊伍,讓綜合救援“強起來”。針對沅陵實際,加強縣森林消防大隊(綜合救援隊)隊伍建設,及時補充10名一線戰斗員,配齊配強應急救援力量,逐步完善形成以森林防滅火為主要職責,服務地質災害、抗洪搶險等多個應急處置現場的綜合性救援隊伍,確保一支隊伍服務多個災種,推動基層應急救援向“全災種、大應急”新格局轉變。還積極申報森林消防隊伍基礎設施項目建設,申報營區面積15畝(林地面積在200萬畝以上的縣,森防隊伍營區面積必須為15畝以上),推進森林消防隊伍營房和防滅火物資儲備庫的基礎設施建設,提升基層搶險救援和自救互救能力,實現應急救援體系的綜合化、專業化。
截至目前,28臺應急救援車輛(消防車23輛、小型排水搶險車1輛、應急電源車1輛、救援運兵車1輛、裝備運輸車1輛、高壓噴霧車1輛)已到位。“配齊只是基礎,建強才是根本。下一步,我們將繼續推進自然災害能力提升工程項目,推動轉化項目建設成效,組織強化各救援隊伍實戰化訓練演練,不斷提高應急隊伍戰斗力,實現招之能來,來之能戰。”沅陵縣應急管理局相關負責人說。(張景紅、諶佳麗、瞿云)
編輯:金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