昌平迎來頂級公路自行車賽事
5月18日,備受矚目的2025年中國公路自行車聯賽第三站暨環昌平國際公路自行車挑戰賽在北京市昌平區拉開帷幕。來自全國各地的2000余名專業運動員和騎行愛好者齊聚昌平,在這片生態與文化交融的土地上展開激烈比拼。
本次賽事從5月15日持續至5月19日,共為期四天。在前期比賽中,男子、女子個人計時賽及混合團體計時賽已在昌平流村鎮完成角逐。最后一比賽日的爭奪最為引人注目,賽事路線長度達到181.1公里。參賽選手們從昌平南邵文化廣場出發,途經朝辛路、水庫東路等多條路段,在山水之間展開鏖戰。
值得一提的是,本次比賽的線路貫穿昌平八個鎮街,沿途不僅有水岸風光和林蔭隧道,還有山花梯田與果香田園。整條路線堪稱昌平全域文旅資源的完美展現,為參賽者帶來一場視覺與騎行體驗的雙重盛宴。
在賽事服務方面,昌平區進行了多項優化升級。今年首次增設了大眾組別,進一步擴大了賽事的群眾參與度。同時,在比賽期間對所有賽段實施了全路段封閉,并特別開放了日常管制的十三陵水庫路段。參賽選手得以在"全封閉+全湖景"的特殊條件下騎行,感受難得一見的水庫全景。
作為昌平區的資深體育人,湯學忠對賽事有著獨特的見解。他曾是北京亞運會公路自行車賽場上的冠軍選手,并且見證了昌平在騎行運動領域的輝煌歷史。他指出,本次比賽的賽道與1990年北京亞運會180公里公路自行車賽的線路高度相似,重合率超過95%。
昌平區得天獨厚的自然條件為舉辦自行車賽事提供了理想環境。全區60%面積為山區,森林覆蓋率高達48.7%,是騎行愛好者的天堂。近年來,昌平區積極打造"騎都"品牌,在賽事組織、基礎設施建設等方面取得了顯著成效。
根據昌平區政府的規劃,當地將重點發展騎行產業鏈。具體目標包括完善1449公里騎行道網絡,打造覆蓋全區的慢行系統,并構建以"333"驛站為核心的騎行服務體系(即建設3個特色主題驛站、30個綜合服務驛站和300個基礎保障驛站)。這些舉措將為國內外騎行愛好者提供更多優質體驗。
編輯:金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