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從"煤城"到"智谷": 老工業基地的AI新生之路
在北京西部,曾經以煤炭產業聞名的門頭溝區正在上演一場驚人的蝶變。這片承載著京城"煤都"記憶的土地,如今正蛻變為一個人工智能產業集群的新高地——京西智谷。從算力支撐到人才匯聚,從企業聚集到生態構建,在這條轉型之路上,每一個腳印都閃耀著創新的光芒。
### 一、算力支撐:AI發展的基石
在京西智谷的核心區域,一座座現代化的數據中心 silent地運轉著。這些承載著強大算力的基礎設施,為整個區域的人工智能發展提供了堅實的基礎。
區域內已經建立了多個公共算力平臺,為企業和研究機構提供普惠式的算力支持。"我們設立的總規模10.1億元京西產業引導基金,就是要讓企業專注于創新,而不用為算力發愁。"門頭溝區相關負責人介紹道。
這種強大的算力支撐體系,不僅降低了企業的研發成本,更催生了一個完整的算法生態鏈。從模型訓練到行業應用,從技術落地到場景創新,每一個環節都得到了充分的滋養。
### 二、人才聚集:創新的原動力
在智谷園區里,年輕的科技工作者們正在用代碼編織著未來的圖景。胡欣宇就是其中的一員。這個00后的"理工女孩"選擇了北京昇騰,源于一個大膽的想法:"我想試試靠國產算力,能不能把大模型跑明白。"
門頭溝對人才的重視程度超乎想象。從職業發展到生活保障,都做了實打實的配套。"高新產業青年人才'三個一'支持計劃"的推出,更是釋放了強烈的聚才信號。
在這片創新創業的熱土上,青年人找到了施展才華的舞臺。他們從"科研新人"成長為"帶組研發",在推動模型微調和應用落地的過程中,實現了個人價值與區域發展的雙贏。
### 三、轉型之路:蝶變的新篇章
曾經的煤城記憶正在遠去,取而代之的是一個以人工智能為核心的新興產業集群。從最初的試探性布局到如今的全面開花,門頭溝走出了一條"從無到有、由弱變強"的轉型之路。
區域產業生態的構建是一個系統工程。除了硬件設施的投入,還需要政策環境的優化。"我們正在營造適合青年人創新創業的生態圈,讓更多年輕人扎根門頭溝。"區相關負責人表示。
這場蝶變的背后,是創新驅動發展的理念在指引方向。通過政府引導、企業主體、市場機制的協同作用,京西智谷正在構建一個充滿活力的創新生態系統。這里不僅是算力的聚集地,更是人才的磁場和夢想的孵化器。
在這條轉型之路上,門頭溝的故事還在繼續。昔日的煤城正在續寫新的傳奇,在人工智能的藍海中揚帆遠航。這不僅是一座城市的涅槃重生,更是一個老工業基地向創新高地邁進的生動注腳。
編輯:金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