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編輯吳霽霞
最近,資本市場的股權交易非常活躍。根據東方財富Choice的數據,截至11月20日,已有38家上市公司在本月發布公告。從內容上看,它們涉及控股子公司股權轉讓和相關資產出售,或披露這些交易的進展情況。
世界院士專家聯合會執行秘書長吳高斌告訴《證券日報》編輯:“上市公司出售資產不僅是企業調整資產結構、優化業務結構的必然選擇,也是市場競爭和金融環境變化的結果。”。
根據公告,一些上市公司選擇出售資產,專注于主營業務。例如,11月7日,鳳凰光學宣布,該公司計劃以上市底價出售控股子公司鳳凰新能源9.106%的股權。公司表示,股權轉讓有利于公司優化業務結構,注重主營業務發展,增強公司可持續發展的內生動力,符合公司發展戰略。
中盛高新還計劃出售與潤滑油相關的業務部門的資產。為減少潤滑油業務造成的損失,聚焦環保業務發展,實現公司可持續發展,公司計劃出售中盛新材料科技(宜興)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中盛新材料”)100%的股權,通過在蘇州公共資源交易中心公開上市轉讓。
11月7日,中盛高科技披露,公司于10月29日收到蘇州交易中心的通知,收集了蘇州龍翔投資合伙企業(有限合伙企業)合格的意向受讓人。目標資產中盛新材料100%股權的轉讓價格約為4.57億元。截至公告披露之日,雙方尚未簽訂產權交易合同。
顧源咨詢公司董事長兼首席執行官高成源在接受《證券日報》編輯采訪時表示:“上市公司剝離相關業務,關注主營業務,是當前市場環境下的合理選擇。上市公司通過銷售非核心資產,可以更加關注自己的核心業務,優化資源配置,提高運營效率,提高盈利能力。同時,關注主營業務有助于公司更好地應對市場變化,實現可持續發展。”
中關村物聯網產業聯盟副秘書長袁帥也認為,出售資產和關注主營業務是企業應對市場環境變化、實現轉型升級的有效手段。”但上市公司應根據自身情況制定合理的銷售計劃,加強信息披露和投資者溝通。同時,監管機構還應加強對上市公司出售資產的監督,以確保市場的公平、公平和透明度。”袁帥補充說。
此外,改善財務狀況也是許多上市公司選擇出售資產的原因之一。
11月12日,金創集團宣布,公司于2024年11月11日與常州武進綜合保稅區投資建設有限公司、黃軍、黃春紅簽署了《關于收購常州和源軌道科技有限公司的投資框架協議》,擬將公司全資子公司常州和源軌道科技有限公司和江蘇明鑫交通設備有限公司100%的股權出售給收購方。
金創集團表示,交易是基于公司整體業務發展的需要,符合公司未來的戰略布局,幫助公司控制國際貿易風險,優化資產和業務結構,增加公司現金流儲備,進一步提高公司的綜合競爭力和可持續盈利能力。
其他公司選擇及時放棄不良資產。11月5日,正業科技宣布,計劃將其子公司江西正業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江西正業”)和景德鎮正業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正業新能源”)的股權出售給公司控股股東景德鎮和盛產業投資發展有限公司。
江西正業和正業新能源是正業科技的虧損子公司。根據公告,2024年1月至8月,江西正業凈利潤為-1118.61萬元,正業新能源凈利潤為-3724.07萬元。正業科技表示,本次交易的收入將主要用于公司主營業務生產經營所需的營運資金,支持公司業務發展,提高公司整體運營質量。
吳高斌認為,上市公司剝離虧損資產是正確的經營方式,不僅可以提高財務指標,還可以提高核心競爭力。在當前激烈的市場競爭環境下,上市公司需要找到自己的核心競爭力,專注于主營業務,才能在競爭中立于不敗之地。
編輯:金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