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通知》,基本醫療保險基金預付金被定義為一種周轉資金,旨在幫助定點醫療機構緩解醫療費用墊支壓力、提高醫療服務能力,并增強參保群眾就醫獲得感。預付金將專門用于藥品和醫用耗材采購等醫療費用周轉支出,而不得用于醫療機構基礎建設投入、日常運行、償還債務等非醫療費用支出。
國家醫保局在同步發布的《通知》解讀中表示,堅持將“預付金”作為“賦能金”,讓定點醫療機構緩解醫療費用墊支壓力,切實為定點醫療機構可持續發展賦能助力,進而為參保群眾提供更優質的醫療保障,促進藥品和耗材企業穩健運行,一體推動“三醫”協同發展和治理,從而更好服務保障宏觀經濟發展大局,為社會平穩運行貢獻力量。
“預付金制度可以有效紓解醫藥領域的三角債問題。”資深醫藥行業專家郭新峰告訴財聯社記者,長期以來,醫保對醫院結算有約3-6個月的賬期,醫院對藥企有約6-12個月賬期,醫藥商業對藥企有3-6個月賬期,導致藥企貨物周轉長,賬期長,資金利用率低,而且如果醫藥企業不供貨會被醫院投訴,并納入信用污點,供貨又不能及時收到錢,加重了藥企負擔。而預付金制度建立之后,將有效加快藥企的資金回籠。
郭新峰進一步表示,之前國家集采藥品有預付款,部分省聯盟帶量也有類似安排,在一定程度上激發了藥企參與集采帶量的熱情。賬期縮短,將進一步降低藥企的資金成本,有利于藥企有更多的資金加碼研發,推動醫藥行業轉型升級。
這一政策或也直接點燃了今日醫藥板塊的行情,截至午后收盤,藥易購(300937.SZ)、維康藥業(300878.SZ)漲停、成都先導(688222.SH)漲超10%、第一醫藥(600833.SH)等大幅上漲,醫藥商業指數(802065.EI)上漲3.94%,醫藥ETF(159929.SZ)漲超1%、醫藥ETF滬港深(517990.SH)上漲3.63%。
第一醫藥證券部則對以投資者身份致電的記者表示,“今日醫藥板塊都處于大漲的趨勢中,我們股價大漲應當是投資者比較看好我們,沒有需要披露的信息。”
當財聯社記者詢問上述《通知》是否對公司有利好時,第一醫藥證券部表示,“我們正在學習該政策,尚未進行具體研判。”
“或也與市場資金輪動,輪番炒作因素有關。”鯨平臺智庫專家、財經評論員郭施亮對財聯社記者分析稱,醫藥股前期跌幅大,估值便宜,市場步入牛市,醫藥股獲得市場資金的炒作青睞。這個預付金制度有利于定點醫療機構緩解醫療費用墊支,或成為短期市場炒作催化劑,政策環境改善,困局反轉是醫藥股上漲的動力。
“目前來看這輪牛市的慢牛行情,醫藥股有望實現估值修復。”郭施亮補充道。
編輯:金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