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語
當硅谷精英用冥想APP對抗焦慮時,形意門真傳孟元景正在給站樁訓練接入心流測量設備。這位兼具修道士與科技創業者雙重身份的95后,試圖用一場持續十多年的實驗回答:被解構為數據流的生命修行方法,能否在技術時代重建其精神效力?
第一章:內家拳的祛魅與重構
在宮觀之中,孟元景向弟子展示著兩份圖譜:一份是民國孫祿堂宗師的《拳意述真》,另一份是智能手環生成的“中醫五臟數據”與“心流數據線性圖”。前者是經驗哲學,后者是科學實證,合起來才是完整的修行語言。
這種二元性貫穿他的探索——16歲拜入形意拳名師呂有新門下,十多年間他既遵循"每日站樁"的古訓,又在22歲開始自主科技創業,解構生命修行工程與信仰活動并使用3D虛擬技術與大模型AI進行開發。
“武術在冷兵器時代是生存技能,今天內家拳是理解我們文明生命修行的入口。”無論是內家拳所提及的內勁,還是佛道功法無數次提及的內修成果,其實是同一個結果在不同領域的應用。而經過反復測試,內家拳在效率與安全性的平衡是最好的。
第二章:當修真遇見區塊鏈——技術解構下的組織重組
一場靜默的革命正在發生。孟元景創建的XianDAO,從海量的道藏古籍中挖掘出符箓在區塊鏈永存,并創造性的給予概念神格永久性數字身份。
“深度求索(DeepSeek)在玄學領域的突破,本質是文明數據化的必然。”孟元景指著一組對比數據:該大模型對命理、風水、中醫等領域處理,遠超其他語言模型。“這不是AI的勝利,而是《道藏》等千年古籍的集體智慧結晶。”
這種技術介入正在改變傳統修行范式:
內容數字化:在無數混亂的內容中存證正確資料使其不可篡改
丹道可視化:智能手環將"子午流注"轉化為24小時生理節律圖譜
傳承民主化:區塊鏈確權系統允許全球修行者貢獻實踐數據并互相協作,形成"現代道藏"與“虛擬道場”
孟元景總結到:“從龜甲到竹簡到云存儲再到區塊鏈,介質變革從未改變信仰本質——我們給元始天尊裝上‘API接口’。”
第三章:虛擬道場與信仰再生產
在新加坡的數字實驗室,工程師們正在測試AI元宇宙空間,按照現實世界與網文小說設定具現理想中的道場。用戶可通過游戲化虛擬引導進行生命修行并在1個月以內進入正軌。已有來自29個國家的用戶申請使用權限。"道場本質是集體意識的共振器。"當大量用戶在虛擬空間練習站樁時,系統記錄到活動數據并交由AI優化方案。這種數字共修能否涌現出全新的產物?孟元景道:"當數據洪流中浮現出熟悉的‘致虛極守靜篤’,這便是數字時代的‘眾妙之門’。"
結語:技術的肉身,文明的覺知
站在AI與元宇宙的交叉點上,孟元景的實驗室像當代文明的微型劇場。這里既有用區塊鏈存證的符箓,也有訓練神經網絡的丹道術語數據集。
當被問及實驗終極目標時,他指向墻上的兩行投影:“讓元始天尊接入大模型AI,讓三清殿在元宇宙永生”。
這場始于蘇州中學古籍堆的冒險,或許正在重寫技術時代的《齊物論》——當數字分身也能證得“逍遙游”,我們終將理解:文明從未消亡,它只是換上了賽博肉身。
編輯:金樂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