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8日,以“數實融合 智領未來”為主題的2024人工智能出版融合發展研討會在北京舉辦。國家新聞出版署出版融合發展(武漢)重點實驗室主任,數字出版智能服務技術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技術委員會主任、數傳集團董事長劉永堅在會上表示,人工智能是引領“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趨勢”的技術代表,是出版業轉型升級必須關注、接觸和嘗試應用的新興領域,是出版機構“搶占數字時代出版發展制高點”的戰略關鍵。
圖為國家新聞出版署出版融合發展(武漢)重點實驗室主任,數字出版智能服務技術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技術委員會主任、數傳集團董事長劉永堅發表演講
“十四五”時期,我國出版業取得了眾多高質量創新突破與發展。其中,融合出版作為這一時代背景下重要的新興文化業態,已經成為推動出版業高質量發展的核心動力。
“近年來,隨著數字中國、網絡強國建設的加速推進和數字經濟的大力發展,融合出版的頂層設計日臻完善,迎來了前所未有的發展機遇。”劉永堅表示,主管部門通過實施出版融合發展示范工程、布局數字出版精品遴選推薦計劃和出版融合發展示范單位遴選推薦計劃等舉措,不斷深化出版數字化戰略。這些努力不僅為出版業的技術創新、模式創新和業態創新提供了有力支撐,也為出版業深化數字化轉型和融合發展注入了源源不斷的動力。
相關數據顯示,2023年,中國數字出版產業的總體規模已經接近1.3萬億元,相較2020年增幅高達8.33%。在各細分領域中,電子書、數字報紙、數字期刊、現代紙書、網絡原創文學、網絡教育出版物等多樣化的融合出版產品形態呈現出豐富多彩的發展趨勢。
2024年是“十四五”規劃的第四年。政府工作報告明確提出“人工智能+”,這意味著我國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從“互聯網時代”穩步邁向“人工智能時代”。
人工智能將為出版業帶來怎樣的變革?劉永堅認為,首先,人工智能將推動融合出版從“相融”到“深融”,實現生產模式融合的轉變,這其間包括了生產環節數字化和商業模式多維化兩個方面的改變。其次,從生產到服務,人工智能將實現出版業的業界形態再定位,即通過深入的數據分析與精準預測,推動出版知識服務資源的集成化、生產的智能化、信息的交互化以及服務的個性化,從而全面塑造一個新型的知識服務型數字出版生態。再者,從教育到文旅等領域,“出版+”的跨領域戰略協同逐步實現。此外,在人工智能的賦能下,國內外市場實現互促,形成雙循環機制。
對于人工智能與出版業未來的結合應用前景,劉永堅表達了他的堅定看好:“人工智能將帶領整個行業駛向智慧發展的新紀元,讓古老的出版業煥發出新的活力與生機。”
“2024人工智能出版融合發展研討會”由中國出版協會、中國版權協會、中國音像與數字出版協會、中國編輯學會、中國新聞技術工作者聯合會指導,數字出版智能服務技術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主辦,國家新聞出版署出版融合發展(武漢)重點實驗室協辦,武漢理工數字傳播工程有限公司(數傳集團)承辦。
編輯:張子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