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調整期已過,曾經業績、股價雙承壓的醫藥板塊正迎來復蘇暖意。有券商分析人士指出,考慮到醫藥板塊估值仍處于歷史底部、疊加后續宏觀利好政策出臺與流動性改善,板塊仍有進一步修復空間。
這一輪醫療凜冬周期讓整個行業都噤若寒蟬,但每一輪周期又何嘗不是對產業的考驗,大浪淘沙后注定會有淘汰者折戟沉沙,更會有成功穿越周期的玩家一躍成為新的行業引領者。站在當前時點上,影響醫療健康產業板塊最大估值因素的集采影響已經淡去,中信證券認為,優秀的產品力和創新力才是驅動優秀公司業績增長的關鍵所在。
“創新驅動+專精特新制造”是醫療板塊業績的高成長性確定性強的主線優質賽道,而“品種為王”是疫苗板塊的基本投資邏輯,在分析人士看來,部分國產在研產品即將迎來收獲期,擁有重磅品種上市放量的個股也將迎來機遇。
作為國內大型全產業鏈疫苗龍頭和全球第二大狂犬疫苗供貨商,艾美疫苗旗下擁有8款已商業化產品及22款在研疫苗產品,商業化能力已獲得充分驗證。
2024年稱得上是艾美疫苗的重磅大單品疫苗申報大年。包括本次公告的新疫苗單品在內,截至目前,艾美研發的13價肺炎結合疫苗上市注冊已獲得正式受理,無血清迭代狂犬疫苗已提交上市預申請,迭代工藝高效價人二倍體狂犬疫苗已申報臨床,四價MDCK流感疫苗、20價肺炎結合疫苗等重磅迭代疫苗也已提交臨床試驗預申請。
這些產品的一步步進展,無疑都將為艾美疫苗貢獻更多的業績想象力與更大的空間。
此外,中信證券近期研報指出,今年以來,在我國一系列的政策推出下,港股的交投環境已有顯著改善,悲觀情緒出現逆轉。即便經歷了近期的強勁上漲,當前港股在全球維度的估值仍有極強的吸引力。尤其是2025年港股主要寬基指數營收增速預期均較今年有所提升、業績壓力明顯緩解的背景下,其估值與盈利匹配維度的性價比更加凸顯。
展望2025年,隨著我國一系列政策逐步落地、投資者預期持續改善,分析師預計港股將迎來反轉行情,建議關注強β屬性的非銀金融;以及科技及消費板塊有望迎來持續的估值修復行情,包括互聯網、消費電子、生物科技和教培等。
編輯:金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