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國家醫保局醫藥價格和招標采購司副司長翁林佳在相關活動上透露,《放射檢查類醫療服務價格項目立項指南(試行)》預計將于6月底前正式實施。目前已有部分省份將CT檢查費用調整至約200元,磁共振檢查費用降至約500元左右。
近年來,參保群眾發現醫療機構的影像檢查項目逐漸增多,尤其是CT、增強CT、磁共振、PET/CT等項目的普及程度顯著提高。醫學專家解釋道,相較于傳統的X光檢查,現代影像技術如CT和磁共振能夠提供更清晰、更詳細的診斷圖像。
CT技術能夠生成人體內部的三維立體圖像,幫助醫生更全面地觀察病情;而磁共振則在軟組織成像方面表現尤為突出,例如對大腦和肌肉的掃描效果更為優異。此外,PET/CT不僅能夠顯示器官結構,還能評估其功能狀態和代謝水平,在腫瘤早期發現和擴散判定方面具有重要價值。
隨著影像技術的進步、臨床需求的變化以及醫療資源配置的優化,CT和磁共振等高端檢查項目正在逐漸成為常規診療手段。為了減輕患者經濟負擔,此次出臺的價格立項指南重點規范了CT、磁共振等項目的收費標準,使有需要的患者能夠更早享受到高質量的醫療服務。
據翁林佳介紹,CT檢查費用之所以有所下降,主要得益于大型醫療設備采購成本的降低。在落實價格調整的過程中,地方政府將這一成本節約傳導至醫療服務收費環節,從而實現了部分省份CT費用從300多元降至200元左右的目標。
目前,國家醫保局已經發布了28批立項指南,涵蓋多個治療領域。其中,輔助生殖和口腔種植類的指南已在全國范圍內實施;器官移植、臨床量表評估等領域的指南已在半數省份落地生效;物理治療及美容整形等領域的新指南也即將發布。
值得一提的是,在放射治療領域,《立項指南》還新增了質子放療和重離子放療等前沿技術的收費標準,這將為更多先進醫療技術的臨床應用提供支持。湖南省腫瘤醫院院長向華表示,這些新標準的出臺將進一步推動精準放療技術的發展。
翁林佳強調,國家醫保局將繼續推進立項指南的制定工作,并指導各地加快落實相關文件精神。通過科學設定價格基準,合理調整收費水平,確保患者能夠享受到更加公平、可及的醫療服務。
編輯:金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