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浙江大學的研究團隊取得了一項重要科研成果——成功開發出微米和納米級別的鈣鈦礦LED顯示技術。這項突破性研究由光電科學與工程學院的狄大衛教授和趙保丹研究員領導完成。
傳統的微型發光二極管雖然能夠實現超高清顯示效果,但其制作工藝復雜、成本高昂,且當像素尺寸縮小到10微米以下時,效率會顯著下降。針對這一行業難題,研究團隊另辟蹊徑,專注于鈣鈦礦材料的探索。
在深入研究中,科研人員發現通過改進制造工藝可以有效解決傳統技術的瓶頸問題。他們創新性地設計了一種局域接觸工藝,在不破壞鈣鈦礦材料性能的前提下,實現了像素尺寸從數百微米到90納米的成功制備。這一成果不僅保持了LED的基本發光效率,還達到了目前全球最小的LED像素尺寸。
據研究團隊介紹,這種新型鈣鈦礦LED在增強現實(AR)和虛擬現實(VR)顯示等領域展現出廣闊的應用前景。該研究成果已在國際權威期刊《自然》上發表,并獲得了多項國家及國際專利保護。
編輯:金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