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兩年,云南省楚雄彝族自治州楚雄市子午鎮法邑村火了!
原因無他——許多人來到法邑村,就是沖著每年2至3月里,村里一望無際的金色油菜花海。
每年春天,子午鎮油菜花海藝術節如約而至,廣袤的油菜花隨風搖曳,泛起層層金色漣漪。游客們從四面八方涌來,或驅車疾馳,或悠然步行,共赴這場春天的浪漫之約。
子午鎮壩區內金色的油菜花海。 徐煒攝
“那段時間,來玩的人特別多,車都把進村路堵滿了。”藝術節期間,村里車水馬龍、熱鬧非凡的景象給子午鎮法邑村村民段德華留下了深刻印象,“還有許多游客來咱們村里露營、旅居,一住就是半個多月。”
花海帶來了人流和活力,好風景也給村里帶來了好“錢”景。這股旅游熱潮也讓周邊村民瞅準了商機,紛紛擺起了小吃攤,售賣起自家的農特產品,生意十分紅火。
法邑村的“花田喜事”得益于子午鎮在鎮內壩區推行的“煙—油—稻”種植模式。小春時節壩區集中統一種植油菜,形成5000畝集中連片的花海景觀,大春這一季則推行稻煙輪作模式。
具體如何實施?
子午壩子核心區被一分為二。大春時,一半種烤煙,一半種水稻。作物成熟并完成采收后,兩區均種植油菜。油菜收割后,種植計劃調整,即原烤煙區種水稻,原水稻區種烤煙,循環往復。
“煙—油—稻”的模式保證了土地的持續高效利用,輪作作物實現優勢互補。烤煙生長周期較短,對土壤肥力的消耗較大,而水稻則可以通過其根系的生長和代謝,改善土壤結構,提高土壤肥力,同時減少病蟲害的發生,降低農藥使用量。此外,在烤煙與水稻收獲后的土地上接茬種植油菜,則能充分利用土壤中剩余的肥力,為油菜生長提供充足養分,進一步減少了化肥的使用。
處于子午壩區核心區的法邑村,今年有3000多畝土地參與了煙稻輪作。
“一開始推廣糧煙輪作模式的時候,難度挺大,村里只得一家家做工作,除了害怕種糧虧損,大家還擔心用水、用工等問題。”為了發動小組村民參與,作為法邑村法邑小組組長的段德華,帶頭將家里5畝地加入了煙糧輪作區。
為了順利推行煙稻輪作模式,當地政府和農業部門多管齊下,一方面加大對農戶的技術培訓和指導力度,提高烤煙和水稻的種植水平;另一方面加強基礎設施建設,改善灌溉條件,為煙稻輪作提供保障,同時對參與煙稻輪作的農戶給予一定的補貼和優惠。
此外,法邑村的農機合作社還推出了貼心的托管服務,每畝地僅需400元,就涵蓋了育苗、栽種、整地等全程服務,農戶只需負責管護和采收,省工又省心。
子午鎮壩區內的輪作區。 徐煒攝
灌溉條件改善了,加之獎補條件好,不少農戶陸續加入了煙糧輪作。2024年,法邑村僅法邑小組就有400余畝土地參與煙稻輪作。
通過推行“煙—油—稻”種植模式,子午鎮走上了文旅融合發展路子,地不荒、人不閑,充分利用土地資源的同時,進一步改善土壤結構,而每畝地也給村民帶來了更為可觀的收益。良性循環農業種植模式,也為當地村子帶來了“花田喜事”,實現了農文旅的深度融合,為當地經濟發展注入了新活力。(劉怡、 徐煒)
編輯:金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