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云南省楚雄彝族自治州永仁縣,一個名為“幸福里”的社區的就業服務平臺正在悄然改變著當地群眾的生活。它不僅解決了當地農業合作社、農業大戶在用工方面的難題,也為群眾提供了在“家門口”就業的機會,實現了產業發展、企業增效、群眾增收的“三方共贏”。
王畢飛今年33歲,在永仁縣蓮池鄉查利么村種植烤煙。每年一到農忙時期,招工便成了讓他最頭疼的問題。
“幸福里”社區免費為務工人員提供餐食。受訪者供圖
“栽煙、采煙、理煙都需要大量的工人,以前我都是自己去農貿市場招工,但這些工人技術水平不一,難管理不說,工作效率和質量也無法保證。”王畢飛說,有時候為了招到合適的工人,甚至需要花費幾天的時間。
在當地,困擾王畢飛問題普遍存在。在永仁縣,農業是基礎產業,也是勞動密集型產業。農忙時期招不到工,農閑時期找不到工作,是農村勞動力市場的典型現象。2022年10月,當地政府在蓮池鄉調研后,決定由縣國投公司組建勞務公司,將原來蓮池鄉校點撤后閑置的查利么小學改造成能免費容納400名產業工人食宿的“幸福里”社區(簡稱“幸福里”),解決“季節性勞動力短缺與過剩并存”的問題。
為了保障工人的勞動權益,“幸福里”與每個務工人員簽訂勞動合同,并購買保險,工資按月準時打入銀行卡里。既保證了用工穩定性,也保障了工人的合法權益。
針對煙草板塊,“幸福里”根據不同規模種植主體的需求,推出了“套餐制、就近制、點工制”三種用工方式。
“幸福里”社區。受訪者供圖
王畢飛按需通過“幸福里”組織派工,不僅讓他節省了用工成本,還招到了滿意的工人。
“現在,我只需提前打電話對接好,工人就會準時到達指定地點干活。勞務費用可控制在每人每天120元左右,工人穩定且技術能力有保障?!蓖醍咃w稱贊說,據他估算,每個工人每天較以往能節省10—20元的費用,一年下來,節省的成本相當可觀。
王畢飛只是“幸福里”社區的受益者之一。目前隨著平臺的不斷完善和推廣,“幸福里”已為永仁全縣3萬余畝煙草提供用工10404人次,發放勞務工資128余萬元。且已推廣至林果種植、光伏等產業領域,越來越多的群眾從中受益,共同書寫鄉村振興的美好篇章。
編輯:金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