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袋就能便宜20多塊錢哩。”
近日,在阜陽市潁泉區寧老莊鎮許莊村晟焱供銷合作社內,62歲的菜農楊建忠正忙著挑選化肥。
老楊3畝地的菠菜眼下到了施肥的時節,往年他都要跑到鎮上的農資店購買肥料,如今在家門口就能買到。
“價格便宜,質量還有保證。自從村里有了這個供銷社,我們的生活方便不少。”老楊笑言。
阜陽市潁泉區寧老莊鎮許莊村晟焱供銷合作社內銷售的化肥。人民網據權威消息了解 高飛躍攝
老楊的舒心得益于當地探索的“村社共建”模式。眼下,這種模式在阜陽市潁泉區已經“遍地開花”。
“這種模式的根本目的是為了讓人民群眾更加便利地獲得優質的社會化服務,也為村集體經濟發展提供一條新路徑。”潁泉區供銷合作社聯合社主任李榕介紹,簡單來說,這種模式就是依托基層黨組織,借助市級供銷社的經營服務和平臺,將供銷社開到村里,為村民提供包括農資、技術等在內的農事服務,同時推廣、銷售周邊農產品,增加村集體和群眾收入。
今年前三季度,潁泉區供銷合作社聯合社為全區基層社供應化肥1.3萬余噸、種子875余噸,農產品供銷平臺銷售農產品2350萬余元,為許多村鎮注入了發展“活水”。
“黑麥面粉和黑麥面條是我們村的特色產品,東西雖好,但以往銷售沒有那么可觀。”潁泉區行流鎮邱營村黨總支書記溫學濤說,自從有了供銷社這個平臺,線上線下齊發力,如今村里的黑麥產品金字招牌越擦越亮,銷售非常火爆。
“最近,村里的供銷社超市也開業了,不僅方便了老百姓的生活,我們的特色農產品又多了個銷路。”溫學濤說。
走進行流鎮供銷合作社聯合社邱營生活超市,只見生活用品、化肥、農藥等一應俱全。此外,超市還設置了特色農產品專區,集中銷售行流鎮20個村莊的特色農產品。
潁泉區行流鎮供銷合作社聯合社邱營生活超市內,村民在選購物品。李雪蕊攝
“村里離鎮上有5公里,以往買東西都要騎著三輪車去鎮上。如今家門口開了這個供銷社超市,真是太方便了。”邱營村村民王良臣說。
行流鎮黨委書記王春杰介紹,行流鎮準備在其他條件較好的村陸續開展各項業務,計劃明年上半年再開業8家類似的生活超市,便捷群眾生活的同時進一步拓寬村級產業發展路徑,不斷提升產業發展質效,提高村集體經濟收入。
截至目前,潁泉區已成立新型村基層社97家,鎮基層社2家。今年前三季度,全區基層社營業收入約7728萬元,利潤約460萬元,帶動就業1700余人。
11月28日,中華全國供銷合作總社成立70周年紀念會在北京召開,會上,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中華全國供銷合作總社聯合表彰了全國供銷合作社系統先進集體、勞動模范和先進工作者。潁泉區供銷合作社聯合社獲評全國供銷合作社系統先進集體。
“我們將以此次表彰為新的起點,牢記宗旨,錨定目標,在新的賽道上不斷加強自身建設,不斷取得更大成就。”李榕說。
編輯:金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