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內名家精品、文藝名家展不斷上新,中西方文物精品薈萃成都,各種文化體驗活動精彩紛呈……春節前夕,四川省內的美術館、圖書館、博物館、文化館等公共文化場館紛紛端出豐盛的“文博大餐”,迎接新春的到來。
兩位大師作品展,見證向新求變
從求學期間的素描《大衛》、版畫《五個復數系列》,到廣為人知的《天書》《地書》《鳳凰》等作品,再到近年來推出的《徐冰天書號》《墻與路》等新作……新春期間,藝術愛好者可在成都市美術館欣賞到著名當代藝術家徐冰的西南地區首個大規模個展“徐冰:有問題就有__”。跨度長達50多年的80多件藝術作品,在超兩萬平方米的展廳空間里震撼展出,觀眾可以近距離看到代表徐冰藝術生涯各個時期的經典之作。
“有問題就有__”,出自徐冰的一句話:“你生活在哪兒就面對哪兒的問題,有問題就有藝術?!北敬握褂[策展人、北京畫院院長吳洪亮將“藝術”拿掉,留下不斷閃爍、留待作答的“__”,希望由此引發觀眾的疑惑與沉思,同時讓展覽具有更強的開放性。
展覽以設問的方式,將徐冰的從藝之路劃分為7個板塊,包括“畫素描有必要嗎?”“版畫有什么獨特的基因?”“文字可以這么卷嗎?”“如何抓住社會現場的能量?”“傳統與現代能否為我所用?”“藝術能上天嗎?”“未來,藝術,你怎么看?”等,深入挖掘其中的創作線索,將當代藝術轉化為一次輕松詼諧的思考過程。
徐冰說,藝術重要的不是它像不像藝術,而是能否給人們提示一種新的看事情的角度?!白隽艘惠呑铀囆g,越來越不知道藝術特別是‘當代藝術’是什么了;把邊界給做沒了。原來,這個領域就是沒有范圍的,也沒有權威可以說:‘這是當代藝術?!驗闆]有范圍,這種‘不清楚’才這么吸引我;去做,去找,去追問。”
藝術的生命力在于創新,徐冰如此,已經離世的黃永玉同樣如此。
在成都市美術館,觀眾還可在“如此漫長·如此濃郁——黃永玉新作展”中,借助他90歲后創作的217件(組)作品,一睹這位“老頑童”詼諧樂觀的人生態度。
作為在中國乃至世界都有著舉足輕重地位的畫壇巨匠,黃永玉的藝術人生,堪稱一部波瀾壯闊的傳奇故事。成都市美術館賦予本次展覽“六幕時間的劇”的策展理念,分別為“新上任的老人”“看山還是山”“筆尖的快與慢”“時間是那么地飛快流逝”“這些憂郁的碎屑”“終幕:今夜”。不同的主題,圍繞時間的概念,串聯起每一幕。
黃永玉以自家寵物猴為原型設計的1980年生肖猴票,一經問世便風靡全國,成為集郵愛好者心目中的珍品。本次展覽同時呈現了精致工筆筆法的原版猴票,以及黃永玉以簡約手法繪制的寵物猴。
在第四幕“時間是那么地飛快流逝”里,還有大量生肖主題作品。其中一組雕塑,以夸張化、幾何化的手法,塑造了不同動物的形象特征和各具特色的神態。
中西文物精品,體現和合共鳴
“錦城絲管日紛紛,半入江風半入云。”“喧然名都會,吹簫間笙簧?!背啥甲怨乓詠砭褪且蛔魳分肌⑽幕恰4汗澠陂g,來成都游玩的文博愛好者想要了解這座城市的音樂歷史,那么,正在成都博物館熱展的“錦城絲管:和合共鳴的音樂成都”(以下簡稱“‘錦城絲管’展”)一定不能錯過。
“錦城絲管”展以時間為軸,分“神禮之樂——先秦時期的蜀地音樂”“和樂天下——兩漢至南北朝時期的音樂流變”“音樂之都——唐五代時期成都音樂的盛景”和“萬家競聲——宋元以降劇曲俗樂的爭盛”4個篇章,展現成都平原及周邊地區在中國音樂史中的高光時刻,呈現出一部恢弘的區域音樂文化發展長卷。
展品中,無論是來自三星堆博物館的青銅鈴,還是金沙遺址博物館收藏的晚商至西周的石磬,都生動展示了古蜀時期“歌舞娛神”的歷史文化風貌。
此外,展現“相和歌”演出場景的相和歌俑,展現歌舞宴飲的觀伎畫像磚,均可一窺漢代成都音樂的多元融合。彩陶坐部伎女樂俑、落霞式“彩鳳鳴岐”七弦琴、彩繪樂舞俑等珍寶,則生動呈現了千年名都的音樂盛景。
值得關注的是,本次展覽精品薈萃,展出的國家一級文物多達88件,不少文物來頭不小。其中,來自陜西考古博物館的彈箜篌仕女壁畫、河北博物院的“大晟”銅編鐘、甘肅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的奏樂圖畫像磚等文物,均為首次赴蓉展出。出自唐代四川制琴大師雷威之手的落霞式“彩鳳鳴岐”七弦琴,是浙江省博物館的鎮館之寶,千年后首次回川“探親”。
成都博物館相關負責人介紹,春節期間,館方還精心策劃126場配套音樂展演和快閃活動,在館內營造一個古今交織、如夢如幻的“喧然名都會”,共賀新春。此外,該館還特別邀請河南博物院華夏古樂團前來展演,“為期3天的古樂復原演出,定讓成都觀眾感受到中國傳統音樂文化的無窮魅力?!?/p>
薈萃成都的精品文物不僅來自國內,還有不少來自域外。在金沙遺址博物館,通過觀看“古希臘:神話·英雄·命運——來自意大利普利亞地區的珍藏”展,可開啟一場古希臘文明與古蜀文明的精彩對話。
119件(套)代表性展品來自意大利普利亞大區的9家文博機構,匯聚雕塑、彩陶、錢幣、青銅器、玻璃器等,超三分之一的文物是首次在亞洲展出。
此次展覽以6位古希臘之神為線索,展示古希臘人的日常生活、藝術成就、精神信仰和文化遺產。在展品中,演奏里拉琴的阿波羅、教導人類種植谷物的德墨忒耳、乘坐翼馬戰車的雅典娜等,這些場景見證了古希臘文明的豐富創造性。
展覽總策展人、意大利普利亞大區旅游與文化部推廣專員安娜·露西亞·泰佩斯塔此前在接受媒體了解時表示:“希望中國觀眾通過這個展覽了解古希臘文明深厚的歷史底蘊,從而促進文化的共同進步?!?/p>
此外,四川博物院的“傳奇之旅——馬可·波羅與絲綢之路上的世界”也在春節期間面向公眾開放。190多件(套)珍貴文物涵蓋意大利、中國的油畫、手抄本、雕塑、錢幣、珠寶、瓷器等,帶領觀眾深入感知700多年前東西方文明的交流互鑒。
感受傳統文化,共赴書香新春
執筆輕掃,“?!弊衷诩t紙上穩穩落下;小心揭起,夾江木版年畫在紅紙上栩栩如生;拿起卡片,“古籍奇緣”尋找NPC活動串聯起文化寶庫大門;戴起耳機,《話說二十四節氣》《千家詩》《紅樓夢》等作品在耳邊響起;打開電腦,英文繪本《你好,中國節:春節》寓教于樂,讓孩子們“悅”讀春節……這個春節,圖書館拿出“十八般武藝”,主題活動齊上陣,承包過年的文化樂趣。
走進四川省圖書館二樓讀者廣場,可在“靈蛇獻瑞 蜀韻新春”地方文化主題展中,了解四川與蛇文化源遠流長的故事。從“靈蛇尋蹤”到“靈蛇遺輝”再到“靈蛇蜀跡”“靈蛇蜀語”,展覽用翔實的典籍、文物、剪紙等內容,讓觀眾探索專屬于“蜀蛇”的文化故事。
同樣的趣味展覽也將在成都圖書館舉辦。春節期間,讀者可到天府人文藝術圖書館,觀賞“歲序更新·墨香同行”春節專題圖書展,閱讀與春節歷史、習俗、文化內涵、民間故事等相關的圖書。還可到負一樓展區,欣賞“金蛇狂舞賀新春”主題展,探秘上下5000年歷史中的蛇文化與其起源、象征意義,感受傳統文化的深厚底蘊。
體驗雕版印刷術、非遺棕編、糖畫體驗、名家繪春聯、吟誦春天……種種精彩活動外,春節期間,圖書館還“解鎖”了一些新鮮玩法。
“千門萬戶曈曈日,總把新桃換舊符。”在成都圖書館,可在雕版印刷術體驗活動中感受王安石詩中的新年民俗。該活動選取古籍里具有吉祥意義、又契合2025年春節美好意蘊的“福、祿、壽、喜、財”及“靈蛇”形象刻成雕版,讓讀者親手印制專屬于自己的“新桃換舊符”;在點位指定吟詩區域,背誦與“春天”相關的主題詩詞,如《春夜喜雨》《春曉》《錢塘湖春行》《春日》等,每日前100名流暢完整背誦詩詞者,可獲小禮品一份。
對小朋友來說,在圖書館又可獲得哪些充滿節日氛圍的玩法呢?春節期間,成都圖書館圍繞“喜閱童行”少兒閱讀品牌專為青少年兒童策劃舉辦繪本閱讀、糖畫體驗、非遺棕編等活動,讓他們在閱讀與非遺體驗中感受傳統文化魅力。通過撕、拉、繞、穿、刺等多種手法,巧妙利用棕櫚葉的天然形狀、色澤與質地,將一片片棕櫚葉變成栩栩如生的作品,感受蛇文化藝術的不同呈現方式。
在春節期間,成都圖書館還將在天府人文藝術圖書館報告廳舉辦“擺一擺成都的年味兒”活動,邀請詩人、散文家蔣藍帶領大家深入探索春節在成都的文化傳統和獨特韻味。此外,“春天里的六個瞬間——詩人們的春天”活動,將帶領讀者共賞6位詩人筆下的春天,感受詩人們心中的春天畫卷。(四川日報全媒體據權威消息了解 余如波 張斌 叢雨萌)
編輯:金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