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色是中國共產黨、中華人民共和國最鮮亮的底色。講好紅色故事、推動紅色基因代代相傳,讓黨的事業血脈永續,是高校的神圣使命。當前,隨著互聯網時代、數字時代、人工智能時代的疊加到來,媒體融合為紅色文化的傳承和發展開辟了網絡新天地。探索高校融媒體中心講好紅色故事的價值、困境和路徑,旨在充分運用現代傳播手段,與時俱進推進紅色基因傳承,讓紅色文化浸潤新時代青年學生的精神底色。
一、高校融媒體中心講好紅色故事的價值分析
1.掌握主動:讓紅色基因搶領網絡陣地的需要。
當今世界,青年學生無人不網、無處不網、無時不網。如何用好互聯網這個“最大增量”,積極探索講好紅色故事、傳承紅色基因的新載體、新模式和新途徑,搶占網上思想政治教育陣地,是高校融媒體中心義不容辭的責任。
2.培根鑄魂:讓紅色基因涵育時代新人的需要。
紅色基因根植于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貫穿于黨的百年奮斗歷程之中,集中展現革命文化和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的鮮亮底色。[ ]新時代新青年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需要從紅色基因傳承中汲取豐厚精神滋養。只有用適合青年學生口味的時代話語體系講好紅色故事,讓紅色基因植入青年學生心田,才能提升他們對紅色基因的認可度,增強青年學生的使命感和社會責任感。如何構建針對性強、吸引力大、富有創新性的網絡育人環境,立德樹人、以文化人,引導青年學生扣好人生的第一??圩?,是高校融媒體中心光榮神圣的使命。
3.守正創新:讓紅色基因綻放時代光芒的需要。
紅色基因傳承,傳承是基礎,創新是方向,傳播是手段。隨著信息技術進步,借助網絡賦能和數字技術,紅色基因傳承有了更廣闊的空間、更多元的途徑。如:2020年,江西省委啟動了江西省愛國主義教育基地數字展館建設,利用數字化展示手段實現了實體展館“數據化”,“線下參觀”變成“網上云游”,讓廣大青年足不出戶也能打卡“云展館”,給受眾帶來更多滿足感與獲得感。如何創新方式方法,充分運用科學技術賦能紅色文化傳播、紅色資源共享、紅色作品生產,讓紅色基因綻放新時代光芒,是高校融媒體中心面臨的嶄新課題。
二、高校融媒體中心講好紅色故事的現實困境
1.媒體融合“兩張皮”,技術創作能力不足。
2019年起,在全國上下加快縣級媒體融合發展的大潮中,高校融媒體中心試點也開始同步推進。以江西為例,2022年5月,江西省教育系統首批融媒體中心建設試點單位公布。截至目前,全省高校還未100%全面鋪開融媒體中心建設。由于體制環境不同,高校融媒體中心建設難以從縣級融媒體中心的工作經驗中得到借鑒。有的高校融媒體中心試點建設過程中,在隊伍配備、運營模式、資金保障、采編流程等方面還沒有真正實現本質上的融合。特別是大部分高校融媒體中心的運營團隊通常采用“指導教師+學生”的模式,“策、采、編、拍、排、發”一體化流程對運營團隊的媒體素養提出了極高的要求,短時間內融媒產品生產很難實現技術升級換代。
2.內容敘事“老調子”,創新表達能力不足。
講好紅色故事必須旗幟鮮明抵制歷史虛無主義,正確處理好歷史真實性與創作藝術性的關系。因此,很多高校融媒體中心在創作紅色文化作品、講好紅色故事時,常常存在不敢創新、不會創新的情況,融媒產品的形式通常是紅色實踐活動新聞、革命先烈故事、重大節慶紀念日主題教育活動宣傳等,敘事表達和方式缺乏創新,存在理論與實踐脫節、歷史與現實脫節的現象,精品短視頻、互動H5、紅色動漫等優質原創作品偏少,很難讓青年學生產生情感共鳴。
3.運維管理“獨角戲”,統籌協調能力不足。
融媒體中心是做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抓手,發揮著思想引領、價值引領、輿論引領的重要作用。由于融媒體中心掛靠單位不同,有的是黨委宣傳部統一領導管理,有的依托專業優勢掛靠二級學院建設,高校融媒體中心在推進紅色基因傳承工作時,常常出現單打獨斗的情況,“線上+線下”“校內+校外”“融媒+實踐”的統籌聯動機制亟待完善。
三、高校融媒體中心講好紅色故事的方法路途
1.借勢發力:找準政策“支撐點”講好紅色故事
江西扎實推進全國紅色基因傳承示范區建設,2021年,《中共江西省委關于深入推進紅色基因傳承的意見》(贛發〔2021〕24 號)印發。之后,江西省委教育工委、省教育廳相繼印發《紅色文化教育大中小幼一體化課程標準化建設實施意見》《全省紅色基因傳承示范校創建細則》等數十個文件。這為高校融媒體中心講好紅色故事指明了前進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高校融媒體中心可以把推動黨史學習教育常態化長效化同講好紅色故事結合起來,圍繞創建紅色基因傳承示范校、建設“紅色班級”、開展“紅色走讀”等系列活動,通過微課堂、微訪談、微視頻、微直播等方式,持續打造“融媒體+紅色故事”紅色文化育人品牌,讓紅色基因傳承有力有序有效。
2.技術賦能:緊扣融合“創新點”講好紅色故事
高校融媒體中心的技術賦能是一項長期的系統性工程,需要循序漸進、久久為功。要強化互聯網思維,變革紅色文化作品的傳播方式,構建網站、微信、微博、抖音、快手、視頻號等各平臺全面布局的全媒體傳播矩陣,利用新媒體、新技術不斷挖掘紅色基因傳承的網絡資源平臺,讓網絡空間成為紅色基因傳承的新陣地。[ ]要把技術創新與應用作為融合發展的核心驅動力,積極引入大數據和人工智能技術,精準分析受眾的閱讀習慣和興趣偏好,并據此進行內容推送和內容定制[ ]。要借助5G、AI(人工智能)、VR(虛擬現實)、大數據等數字技術,創作更具體驗感的紅色融媒作品,不斷增強紅色故事傳播的質效。
3.創新表達:把握育人“中心點”講好紅色故事
“內容為王”是融媒體的生命線。不管媒體技術和傳播方式如何變革,內容生產都是“四全”媒體傳播的基礎。高校融媒體中心要緊緊圍繞“培養什么人、怎樣培養人、為誰培養人”這個根本任務,樹立“供給側改革”思維,提供思想深刻、打動人心、激昂斗志的紅色文化作品供給。要提高原創性內容的生產,增強作品感染力,從多個角度深挖細采紅色文化資源,用好紅色誦讀、紅色歌曲、紅色詩詞、紅色場館等載體,采取青年學生喜聞樂見、易于接受的形式講好黨的故事、革命的故事、根據地的故事、英雄和烈士的故事。要加強高校融媒體隊伍建設,注重對團隊業務骨干的培養,不斷增強其新聞輿論素養和紅色文化底蘊;實行導師制、項目制、團隊制,推進學生團隊的專業素質和綜合能力提升,打造一支高素質的紅色故事采編團隊。
4.整合力量:抓好資源“契合點”講好紅色故事
傳承紅色基因、賡續紅色血脈,是一項系統工程,需要全校全員全社會協同發力、綜合施策。高校融媒體中心要善于借力,融合“線上+線下”資源,實現紅色文化的創造性轉化和創新性發展。要融合各類平臺,主動對接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結合“大思政課”綜合改革,開展“重走紅軍路”“紅色講解員比賽”等系列活動,推進紅色實踐與網上實踐有機結合,用創新性表達來吸引青年學生。要融合人員力量,凝聚高校思政課教師、先進模范人物、“五老”等力量,共同講好網上紅色故事。要融合社會資源,與地方紅色場館、博物館建立聯系,通過互動性強且趣味盎然的方式吸引青年學生線下參與,使得紅色故事更加直觀生動。
作者:邵蓓 江西機電職業技術學院黨委宣傳部部長
課題項目:《傳承紅色基因視域下的高職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研究與實踐》
立項號:MKS19105
來源轉載于中國網
編輯:金樂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