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會服務工作在民主黨派的職能履行中占據著關鍵地位。農工黨萬載縣總支始終遵循“同心、合力、出彩”原則,以“服務百姓、惠及民生”為宗旨,憑借黨派大家庭的責任感與使命感,創新運用三“家”模式,深度挖掘“家”文化內涵,為參政黨社會服務工作注入源源不斷的活力。
亮出“家”名片,展現黨派良好形象。農工黨萬載縣總支錨定“深耕‘家’文化,亮出‘家’名片”目標,精心策劃系列社會服務活動,凸顯“界別化、品牌化、精品化”特色。憑借黨派成員的專業與人才優勢,依托基層名醫工作室、前進診所等平臺,將義診咨詢、健康講座、送醫送藥等實用服務送到群眾身邊;積極開展法治宣傳、文化下鄉等活動,高度契合群眾需求,贏得良好的社會聲譽。
建活“家”基地,促服務效益最大化。萬載縣古城蘊含深厚的城市底蘊,農工黨萬載縣總支將社會服務基地設在古城奇石館。借助基地優勢,服務更加精準化、集聚化、長期化、互動化。通過精細規劃年度活動,強化與各方合作,服務品牌的辨識度日益提升,互動頻率顯著增加,讓群眾得到實惠。此外,該總支深挖萬載地域與健康養生特色,把基地打造成集成員活動、民意收集等多功能于一體的綜合性“家”基地,進一步拓展服務的廣度與深度。
講好“家”故事,凝聚服務強大合力。農工黨萬載縣總支精準定位,依據人員與人才特點組建社會服務隊伍,深入企業、村居、學校等開展特色服務。其中,“中醫藥文化進校園”下鄉活動緊扣民生與鄉村振興需求,為學生科普中醫藥栽培、鑒別知識,并融入贛派中醫藥文化、本地中醫院發展史,讓古老中醫藥文化觸手可及,助力學生提升文化素養,為中藥材產業發展夯實人才與文化根基。服務隊伍聚焦“一老一小”,圍繞文化傳承、健康普及等主題,開展義診、法律科普、愛心幫扶等活動,做到社會服務與中心工作、文化傳承、民生實事深度融合。農工黨萬載縣總支將持續擴充隊伍、創新形式,壯大品牌影響力,講好農工黨“家”的故事。
農工黨萬載縣總支的三“家”模式,不僅為群眾帶來實實在在的福祉,還為參政黨社會服務工作蹚出新路徑,彰顯了民主黨派的責任與擔當,更好服務民生。(張曉濤)
編輯:金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