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民族是熱情好客的民族,過年時有互相表達(dá)祝福的重要傳統(tǒng)。
過年的時候,我們走訪親朋好友,相聚一堂,往往都會帶上自己心愛的禮物送給對方。這些禮物可以多種多樣,哪怕是你親手寫的一幅字、畫的一幅畫,或者是一首小詩,當(dāng)然也包括各地的特產(chǎn)。比如,新收獲的一種水果,或者一件很好的收藏品,都愿意與親朋好友分享,特別是給老人和孩子們也要帶上禮物,稱為“年禮”。
因此,過年相互贈送禮物就成了一種年俗。這種禮物既包括新衣、新帽、好的食品等物質(zhì),還包括了很重要的一項——非物質(zhì)文化遺產(chǎn)。
作為非物質(zhì)文化遺產(chǎn),過年所帶去的禮物往往比物質(zhì)更加使人喜愛,那是因為,非物質(zhì)文化遺產(chǎn)是人類心底的力量,是人心中的一種情感表達(dá)。而這種情感在過年時送給對方,往往會讓對方更加欣賞和喜愛,增加了人們親情間的期盼。
過年時所送的禮物往往是一種心情、一種表達(dá),蘊(yùn)含著情感的探索,也具備了對年的描述和自己心情成長的匯報。而這種年俗,那就是故事。
送故事,是指我們過年時要帶給爺爺奶奶一種說法,孩子們?nèi)ヒ姞敔斈棠虝r,就要匯報他們的成長故事,爺爺奶奶非常期盼的是聽孩子們過年時來匯報自己一年的成長。包括兒女們給爹娘講述時,也往往講述著這一年的忙忙碌碌的體會,自己成長過程中的艱辛,獲得表彰的喜悅等等。
所以其實過年最好的禮物是文化、是故事。今年過年不送禮,送禮就要送故事。
編輯:金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