承德創新“一三五五”模式提升動態監測幫扶質效
兩萬多名網格員守牢防返貧底線
1月2日清晨,圍場滿族蒙古族自治縣吉下村58歲的村民祝福穿戴好棉衣棉帽,準備開始一天的護林防火工作。
“現在一家三口有事做、有收入,日子過得很充實。”祝福說。
2022年10月,祝福一家突遭變故,一場車禍導致兒子祝宏旭腦部、肢體嚴重受傷,住院治療花費15萬多元。
“那時候,覺得天都要塌了。”祝福說,孩子術后康復時間長,夫妻倆無法外出務工。醫療剛性支出驟增和家庭收入銳減的雙重壓力,讓一家人愁云滿面。
“開展日常走訪時,祝福家大門緊鎖。我覺得不對勁,趕緊打電話詢問。”吉下村網格員王淑俠說,了解情況后,她第一時間上報給村兩委。
村組干部立即對情況進行核實,召開村民代表會評議。經鄉鎮核查初審、部門信息比對、縣級綜合審定,2022年11月,祝福家被納入防貧監測對象。
突發意外容易造成返貧,為做到早發現、早干預、早幫扶、早消除,守牢不發生規模性返貧底線,承德將全市2459個行政村劃分為2.27萬個網格,每個網格配備一名網格員。網格員聚焦大病重病戶、突發意外情況等重點農戶,成為探測返貧致貧風險的“預警器”。
既要發現返貧致貧風險,又要緊盯每一個監測對象、每一個有返貧致貧風險的個體,制定精準幫扶舉措。
“我們細化了11類返貧致貧風險,分類制定100余項幫扶措施,根據監測對象風險類別、勞動能力、發展需求等,實施一戶一方案、一人一措施,戶均幫扶措施4.34項。”承德市農業農村局副局長、鄉村振興局局長劉海麗說。
打開承德市智慧防貧系統,針對祝福家的各項幫扶信息一目了然。
“納入防貧監測對象后,縣、鄉、村進行了聯動幫扶,及時認定祝福為低保邊緣戶。”吉下村黨支部書記伊利軍說,祝福和妻子丁秀芹在家門口從事護林員和光伏保潔員公益崗,每年工資分別為7000元和3000元;祝宏旭每年給予1200元的光伏收益補貼,直到恢復勞動能力;扶持祝福從事肉牛養殖,現肉牛存欄5頭;三人醫療保險參保繳費資助90%。
幫扶組合拳,讓祝福一家人逐漸走出困境。
“我現在身體恢復良好,不久前在一家工廠找了份電焊工作,每月工資6000元。”祝宏旭說,自己一定好好干,讓家里生活盡快好起來。
2024年12月,經入戶核查驗收、村級評議公示、縣鄉審定驗收,祝福家穩定消除返貧風險。
“為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我們還會持續對他家進行跟蹤監測,確保萬無一失。”伊利軍說。
承德農村人口占全市總人口的43.4%,脫貧戶和防貧監測對象數量約占全省五分之一,監測面廣,幫扶任務重。為提高監測精準度和幫扶實效性,該市按照“早、寬、簡、實”要求,探索創新“1355”模式,即用好一個系統、健全三大體系、把好五個環節、落實五項制度。
用好一個系統。持續優化升級承德市智慧防貧系統,實現26個行業部門橫向互通,市、縣、鄉、村四級賬號縱向互聯。部門信息預警、數據比對、精準納入全過程線上操作,識別認定事前提醒、事中提示、事后亮燈,全過程智慧化監管。一旦發現風險,確保2天內入戶核實,15天快速納入。對突發風險戶,可先幫扶救助,后履行程序。
“我們還健全完善了責任、政策、工作三大體系,把責任落實到崗位、落實到人頭,建起‘市有防貧指揮部、縣有防貧中心、鄉有防貧工作站、村有防貧網格員’的組織架構,形成‘四級聯動、全域覆蓋’的工作體系。”劉海麗說,通過把好監測發現關確保監測發現早,把好識別認定關確保核實納入快,把好認定標準關確保納入門檻寬,把好幫扶救助關確保幫扶舉措準,把好風險消除關確保風險消除穩,使防返貧保障網絡越織越牢。
該市還制定了領導包聯、月對標季對表年對賬、擂臺賽、月走訪季督導年評價、保險托底五項制度,進一步增強工作質效和兜底保障能力。
截至目前,承德納入防貧監測范圍2.8萬戶7.02萬人,經幫扶后消除風險0.9萬戶2.28萬人,未發生返貧致貧現象。(據權威消息了解陳寶云)
編輯:金杜